诗昆论坛【诗昆艺苑】【快雨堂】 → 历史上的9月11日


  共有360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历史上的9月11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历史上的9月11日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2:58 [只看该作者]

1971年9月11日 赫鲁晓夫逝世

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联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在 莫斯科举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题为《关 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

  1971年9月11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逝世,终年78岁。直至9月13日上午,苏联人民才得知这一消息。这天的《真理报》上刊载了一条短讯:“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特别养老金领取者赫鲁晓夫逝世,终年78岁。”没有讣告,也没有提葬礼的时间和地点。

  1894年4月17日,赫鲁晓夫出生在库尔斯克省卡利诺夫卡村。父亲谢尔盖-尼卡诺罗维奇和母亲克萨尼姬-伊凡诺夫娜都是纯朴的农民。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放牛放羊,帮助父母作些力所能及的农活。1908年,父亲带领全家搬到尤索夫卡(1924年改名为斯大林诺,1961年又改名为顿涅茨克),15岁起,便先后进入机械制造厂、煤矿和焦化厂作学徒和钳工。在这期间,他参与并领导了工人的罢工斗争,并正式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直至后来成为苏联国家首脑后,他仍然十分喜欢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他说:“如果说高尔基是在人民的大学里学习过的,那么,我就是在矿井大学里受的教育,这对工人来说也是某种‘剑桥’是受压迫的俄国人的大学。”

  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后,赫鲁晓夫参加了红军,担任第九步兵师第七十四团第二营政治委员。战争结束后,他与100余名党员一起被派往家乡尤索夫卡,担负恢复这个地区的生产任务,在那里被任命为鲁钦科夫矿井的副矿长,并被送到顿涅茨矿业技术学校学习。由于他具有一定的政治经历,又总是精力充沛,被选为学校的政治领导人。毕业以后,在顿巴斯担任了彼得罗夫斯克--马林斯克区委书记。在任区委书记期间,这个区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赫鲁晓夫本人也被认为是乌克兰地区出类拔萃的党的官员之一。1929年,在莫斯科开办了一所旨在培养从事国民经济工作的党的高级干部的工业学院,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和道地的工人出身,赫鲁晓夫成了这所学院第一批学生之一。在学校里,由于他在政治上忠心耿耿,是反对“右倾分子”斗争的重要支持者,因此,被任命为院党委书记。1931年,由卡冈诺维奇推荐,他先后担任了莫斯科市鲍曼区和红色普列斯尼亚区第一区委书记。第二年,又当选为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1934年,刚刚39岁的赫鲁晓夫在第十七次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很快又被提升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莫斯科州委第二书记,之后,又由于卡冈诺维奇的大力推荐,并经过斯大林的同意,被选为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不久,又连续当选为联共(布)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政治局委员。

  斯大林逝世后,有两件事情颇能表现赫鲁晓夫的无畏和勇气。第一是清除贝利亚。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出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部长,他利用独揽的国家保安大权,随意加害于人,构成对其他领导人的威胁,为最高领导层中多数人所不能容忍。但是,却没有人敢动他。斯大林刚刚去世,赫鲁晓夫就决心除掉这个罪恶昭著的特务头子。他在暗中说服其他主席团成员,准备共同清除这一祸患。在处理贝利亚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赫鲁晓夫第一个站出来要求把贝利亚开除出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并交军事法庭。

  第二件令世人震惊的事是在第二十次党代会上,以坚定的决心和行动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925年,赫鲁晓夫作为乌克兰代表团的成员,参加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斯大林。直至他担任了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才有机会经常与斯大林接触。他曾回忆,那时“我确实被斯大林,被斯大林的关心和爱护迷住了--我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所见到的和听到的一切都迷住了我,我完全被他的魔力所征服。”这种崇拜的动摇大概始于卫国战争期间。战争中,他对斯大林反复无常的性情,粗暴的指责十分反感,认为斯大林应当对苏联军队遭受的失败和干部队伍的损失负责。此后,他对斯大林的认识逐渐由盲目崇拜变得理智、清醒起来。在贝利亚被捕到第二十次党代会召开期间,赫鲁晓夫虽已取得了党的第一书记职位,但是,斯大林晚年的严重错误导致国内外矛盾重重,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仍在执行。赫鲁晓夫以为对斯大林作出重新评价势在必行。于是,他提出在中央委员会向第二十次党的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写进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专门部分。 1956年2月1 4日,第二十次党代会降重开幕。赫鲁晓夫不仅坚持了他的意见,并将其进一步发展,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这个报告长达两万多字,揭露了斯大林晚年的错误,特别是首次揭露了斯大林在30年代搞肃反扩大化、践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内幕,以及搞个人崇拜、在卫国战争初期由于丧失警惕造成巨大损失的有关材料,报告最后指出,今天“我们彻底地提出了同与马列主义毫无共同之处的个人崇拜这一根本问题,并提出要消灭其恶劣后果。这一事实,乃是我党伟大的精神和政治力量的证明。”他告诉人们:“我们必须坚决肃清个人崇拜,我们还必须在思想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作出正确的结论。”1956年6月30日,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特别决议。

  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展开的反对个人崇拜的斗争是苏联共产党及其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扫清思想障碍的一场伟大的斗争,对苏联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大会以后,大批政治犯被释放,在斯大林的集中营和监狱里死去的人的案件得以复查,恢复名誉。文化生活逐渐活跃起来,学术界也摆脱了旧的束缚,社会科学战线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和研究。伊丽亚· 爱伦堡小说的题目《解冻》成了人们形容苏联政治、社会、文化生活新局面的一句俗语。但是,尽管赫鲁晓夫在报告结束时说:“我们必须极其认真地考虑个人崇拜问题,请不要把这个问题泄露到党外,尤其不要泄露给报纸,我们之所以在大会的秘密会议上讨论,其理由正在于此,我们应当知道限度,不要给敌人制造武器,不要把家丑外扬到敌人面前。” 但在事实上,报告对全世界,尤其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为苏联共产党领导者始料未及的重大影响,它给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投下了一道阴影。在西方,许多人纷纷脱党,更多的人疑惑、迷惘。一些资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借机报道布尔什维克党的“罪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各方面的苏联问题专家则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测,讨论促使赫鲁晓夫决定克服这个在党和国家已经根深蒂固的个人崇拜问题的动机。

  1957年,苏共党内矛盾加剧,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等人在党的许多内外政策上产生分歧,且矛盾日趋尖锐。莫洛托夫等人准备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在这紧要关头,赫鲁晓夫利用当时人心思改,莫洛托夫等人反冒进的意见不为人们重视和接受的形势,在中央全会上,争取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把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人打成“反党集团”,排除出领导集团。为巩固政治地位,推行他的改革措施扫清了道路。

  斯大林时代后期,苏联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矛盾眉益突出。到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为了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政治体制方面,他主张反对个人迷信,实行集体领导原则,改革内务机构,建立和健全法制。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他针对苏联早已形成的国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叔,提出了把部门管理改为地区管理的原则,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同时,他还大胆探索了发展经济、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和途径。

  在科技研究方面,他积极鼓励和支持知识分子的研究工作,提出赶超美国的计划。苏联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1号” ,开辟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这颗卫星重83.5公斤,轨道远地点为940公里,近地点为230公里,每96分钟绕地球1周,进行了一系列的太空科研项目,于翌年初完成任务而殒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证明苏联在同美国的高科技竞赛中走在了前面,这使美国举国上下为之震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加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美国于1958年 1月也把它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送入了轨道。此后,10多个国家相继发射了50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用于科研、气象、导航、通讯和军事等目的。在人民生活方面,他十分关心公民住房间题,把建造民用住宅作为当时建筑业的主要任务,等等。赫鲁晓夫执政的时间不长,但他使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史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带有转折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和苏共领导所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措施亦非尽善尽美,但却冲击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始终存在着的僵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使人们有了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对苏联经济的发展起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日后苏联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就赫鲁晓夫个人来说,立志改革则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实践家的气魄和胆略。

  在外交政策方面,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不仅十分关心苏联与他国的外交关系,而且实行了较为开明的外交政策,打破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外交僵局。其中最重要的是恢复了同南斯拉夫党和国家的联系。为了弥合自1948年以来苏联和南斯拉夫问题出现的裂痕,赫鲁晓夫决定“采取主动地结束分裂”的行动。1955年夏天,他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身分,率领由布尔加宁、米高扬、谢皮诺夫等人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南斯拉夫。这次访问,不仅恢复了中断多年的苏南两国两党问的关系,也在实际上承认了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道路和模式的事实。尽管赫鲁晓夫在其外交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在相当程度上承袭了大国主义的做法,如在对待中国的一些问题上所采取的行动,但是,与南斯拉夫关系的恢复,是对苏联自斯大林时期起长期采取的大国主义做法的初步否定。

  在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努力中,赫鲁晓夫积极主张同资本主义世界开展和平竞赛,特别是十分关注苏联与美国的关系。他抓紧一切时机,努力采取各种办法缓和双方的关系。1959年9月15日,他率领代表团访问了美国,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会晤,这次美国之行,他的直率、富有活力、勤奋、简朴给美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苏美关系的改善,使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出现了普遍的缓和局势。

  自1958年苏联与他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斯大林时期苏联那种僵硬、紧张的外交关系开始“解冻”,对外关系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而赫鲁晓夫在其执政的10年内,几乎访问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的勇气为世人所瞩目。

  1963年,苏联的农业出现了大倒退,工业也同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触发并加剧了工人、农民、党政干部、士兵等早已有的、因不同政治和经济原因引起的不满情绪。而赫鲁晓夫本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统治地位的加强,也越来越习惯于诸如“伟大的列宁主义者”、“杰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和平的伟大战士”一类的吹捧。无限的权力使他变得越来越急躁,易怒、粗暴,对一些由他提出的、关系重大的改革措施和决议的讨论,越来越流于形式,几乎没有人愿意和能够同他进行争论。

  1964年10月,正在黑海之滨疗养的赫鲁晓夫被召回莫斯科,参加中央委员会12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会议。到会的人指出他处事草率、搞个人崇拜、自吹自擂、用人不当,以及在国内国际关系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会议决定撤销他的一切职务,并一致通过了“鉴于赫鲁晓夫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解除他的职务”的决议。1957年6月,赫鲁晓夫曾以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把莫洛托夫等人打成“反党集团”,清除出领导集团。数年之后,他自己也遭到了这种被不正常的手段和方式赶下台的后果,从此开始了每月领取400卢布特别养老金的退休生活,直至1971年9月悄然逝世。

  据说,赫鲁晓夫在晚年越来越对自己和他执政期间所作的决策感到不满。的确,作为一个政治家,赫鲁晓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其工作中,有许多过错,而且这个来自卡利诺夫卡的农民,粗鲁,跋扈,暴戾,好自夸,愿意别人为他唱颂歌,缺乏必备的学识和文化修养,这种素质使他在主持政事过程中,往往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可能,常凭热情和一时冲动采取重大决策,这不能不成为他结束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斯大林逝世后,面对苏联存在着的许多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他适应了苏联当时需要改革的客观趋势,采取了适合苏联多数人需要的政治经济措施(尽管这些措施被事实证明不能完全解决苏联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他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在政治上表现出的敏锐、无畏,使得苏联党和国家在他执政的10年间,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他本人也以一个勇敢的政治家的姿态成为一个突出的世界性人物。

  如今,距赫鲁晓夫逝世已有二十多年,但人们没有忘记他那张有特点的面孔,并不时地提起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对其执政的苏联历史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态度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 维也纳举行会谈,就苏美关系及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 (左2)应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0周年庆典

赫鲁晓夫当年指责斯大林的独断专行,滔滔不绝。不出十年, 别人对他也滔滔不绝地进行指责。功过是非,令人深思。

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主持美国国家博览会,苏共中央第一书 记赫鲁晓夫参观并在展厅内与尼克松就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些 问题进行辩论。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的,故称“厨房辩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3:45 [只看该作者]

1927年9月11日 国民党宁、汉、沪三方实现统一

  1927年9月11日,国民党宁、汉、沪(西山会议派)在三方代表在上海举行谈话会,商讨统一党务和宁、汉政府合并改组办法。宁派力主非汪精卫下野无以平党员之愤,于是汪精卫于13日通电下野。

  13日,三方决定:由宁、汉、沪三方各推委员会组行使党务政治的最高机关中央特别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及中央政治会议暂撤销;宁、汉两政府合并改组;推汪精卫、谭延恺、蔡元培、谢持起草统一宣言,并推张继、于右任、何香凝、李石曾、蔡元培5人代行监察委员职权。

  15日,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推定李宗仁、汪精卫、胡汉民、谭延恺、孙科等32人组成中央特别委员会。

  17日,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发布宣言,宣布从前对立之三党部,均不复行职权,从前三方互有攻击之言论,皆成陈迹,不得复引为口实。并声言:一方面继续清党,不使全党中有不忠实党员;一方面要继续北伐,在最短期间,完成中国的统一,以图“三民主义之实现”,“拯全国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完本党之天责。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追溯了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以来的历史,提出继续北伐、完成全国统一;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民族国家独立、自由、平等地位;扫除贪污腐败,树立“革命政府”之模范等施政方针,并提出当务之急是要肃清共产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4:05 [只看该作者]

1936年9月11日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出版

  1936年9月11日,梁启超著作《饮冰室合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40册,以编年排列,分为文集、专集两部分。文集16册,包括《变法通议》、《古议院考》、《论中国之将强》、《爱国论》、《商会论》、《立宪法议》、《中国史叙论》、《中国改革财政私案》、《新史学》及祭文、碑帖跋、墓志铭、书跋等700余篇,诗同300余首。专集2 4册,包括《戊戌政变记》、《自由书》、《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新民说》、《欧洲战役史论》、《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等104种。梁启超曾漫游欧洲,学识渊博,著作内容丰富,是文化学术界的大师。此合集附有《残稿存目》若干篇,为未入集之残稿、未定稿篇目。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4:32 [只看该作者]

1937年9月11日 中日两军鏖战平型关内外

中国军队在战壕中抗击日军进攻

  1937年9月11日,日军进至河北蔚县附近,以一部南向涞源,一部西向山西灵丘进击。归属第二战区的第十七军及第七十三师与日军鏖战,逐步西撤至平型关一线。

  22日黄昏,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向平型关进攻,被第七十三师击退。翌日,日军再度向平型关、团城口一线进攻。平型关守军第七十三师、第八十四师独立第八旅诸部,与日军展开血战。

  23日,新编第二师、第七十一师、第三十五军傅作义诸部向前线开进。

  25日拂晓,第七十一师调整了部署全力攻击团城口正面之日军,而以新编第二师攻击团河口东北的日军。当日晨,日军一支有护卫的辎重部队自灵丘西进,进入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伏击圈,遭到第一一五师的突然袭击。由于第一一五师消灭了日军辎重部队,截断了交通线,为正面阵地的中国军队围歼日军创造了有利形势。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陷入重围。板垣遂命令步兵第四十二联队主力向平型关增援。26日,第一一五师主动撤离,转入敌后游击。日军第四十二联队遂投入战斗。日军第二十一联队也于 28日投入平型关正面的作战。27日至29日,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相持不下,伤亡累累。

  这时,日军增援部队陆续赶到,关东军一部于27日投入平型关地区的战斗。关东军另一部也向茹越口一线中国军队第三十四军阵地进攻,第三十四军不支而溃。28日,茹越口失守。29日,铁角岭失守,平型关中国军队腹背受敌。9月30日夜,前线各部队奉命撤离战斗。

  大1980年9月11日土耳其军队在政变中夺权WT 1179 图:军方在土耳其夺了权9月11日,在美国官员称之为一次“拯救民主” 的尝试中,土耳其军方今天发动一次显然是不流血的政变,罢黜了苏莱曼-德米雷尔总理及其政府,解散了议会。

  土耳其是美国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东地中海的一个主要盟国。在伊朗国王被推翻之后,就更显得重要。新领导人海达尔- 萨尔土克将军因其造成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而闻名。

  文官政府无能解这个国家的许多经济、政治问题。政变反映了人们对此忍无可忍。3个月以来,因为党的派系斗争,议会一直不能任命一位新总统。更有甚者,在过去一年里恐怖活动杀害了2000人,一场内战随时可能爆发。

吕超然, 陆军第七十三师四二四团上校团长。9月12日在作战中忠勇殉国

梁镜斋, 陆军第六十九师二0三旅少将旅长。9月28日在茹越口作战牺牲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4:57 [只看该作者]

1943年9月11日 汪伪特工头目李士群被日军毒死

七十六号特务头子李士群

  1943年9月11日,南京汪伪政府特工总部主任、警政部部长、江苏省主席李士群,被日本宪兵特高课毒死。李士群,1905年生,浙江遂昌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毕业。大革命失败后,曾留学苏联,肄业于东方大学。1928年回国,以蜀闻通讯社记者身份,从事地下活动。1932年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自首叛变,被委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上海工作区直属情报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潜伏南京,1938年逃至香港,投靠日本人,后回上海为日本侵略者做情报特务工作。1939年任汪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秘书长、特工总部副主任,残酷迫害抗日军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5:24 [只看该作者]

1948年9月11日 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袖真纳逝世

全印穆斯林联盟主席、巴基斯坦领袖M-A-真纳(右)与孟买省联盟主席昌德拉加

  卡伊德-阿扎姆(是尊称,意为“伟大的领袖”)-穆罕默德- 阿里-真纳(1876-1948)印巴分治前印度穆斯林联盟主席,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袖,巴基斯坦首任总督。

  真纳于1876年12月25日出生在卡拉奇的一个穆斯林家庭。父亲是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商人,同英国商人有联系。他有两个弟弟和四个妹妹,在卡拉奇读小学,十六岁结婚后不久到英国留学,进入伦敦林肯法学协会学习法律。不久,他的妻子和母亲先后去世,家境日益衰落。他在伦敦学习期间,常到英国下院旁听辩论,观察和研究英国的政治生活,接受了自由主义思想。他同其他印度学生一道,积极参预第一位印度人达达巴依-瑙罗吉在英国选区竞选下院议员的活动,这是他参加争取民族平等权利的第一次政治活动。他喜爱莎士比亚的作品,差一点去当演员。十八岁的真纳由于勤奋学习,成绩斐然,成为取得律师资格最年轻的印度学生。

  1896年秋,年近二十岁的真纳回到印度,在孟买担任律师工作。他拒绝官职和赞助,走自己的道路,开设律师事务所。靠着他的正直、尽职和大无畏精神,他在孟买法律界的声望越来越高, 1906年,真纳加入印度国民大会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当时国大党党员七百五十六人中间,只有十六人是穆斯林。他在这一年作为达达巴依-瑙罗吉的私人秘书参加了国大党的加尔各答会议。达达巴依-瑙罗吉第三次被选为大会主席。这次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印度自治决议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几十年政治生活现实使真纳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原来主张穆斯林与印度教徒联合争取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趋向于同意分治。1940年3月23日,真纳在拉合尔主持召开穆斯林联盟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关于划分印度、建立穆斯林独立国家的议案。议案指出:“应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如印度西北地带及东部地带,联合组成‘独立邦’,其中各组成单位应该实行自治和享有主权”。这就是著名的“巴基斯坦(‘清真国’之意)决议”。从此,建立巴基斯坦成为穆斯林联盟的主要纲领。真纳强调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巴基斯坦的建立”。7月1日,他向副王提出一个“试行方案”,重申穆斯林对印度分治的要求,作为穆斯林支持战争的条件。他创办《黎明报》,积极宣传建立巴基斯坦国的主张。

  英国对未来印度前途安排的暧昧态度,导致印度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教派的分歧发展成互相残杀,在经常性的骚乱中,处于少数的穆斯林往往有更大的伤亡。1947年2月,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不迟于1948年6月给予印度独立,并任命蒙巴顿海军少将担任最后一任印度总督,以解决权力移交问题。4月,真纳同意了上任不久的蒙巴顿的请求,与甘地在“和平呼吁书”上签字,以结束可怕的骚乱和屠杀。

  6月3日,在征得真纳和尼赫鲁同意后,英国宣布了印巴分治的新宪制方案(即“蒙巴顿方案”,或称“六月三日方案”),规定在8月15日前把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当日晚,蒙巴顿、尼赫鲁和真纳先后在广播电台讲话。真纳要求穆斯林“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以保证和平而有秩序地进行权力移交。”最后他高呼:“巴基斯坦万岁!”6月9日,真纳主持全印穆斯林联盟委员会会议,批准了“蒙巴顿方案”。

  8月11日,巴基斯坦制宪议会在卡拉克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选举真纳为制宪议会主席。议会还一致通过授与真纳“卡伊德 -伊-阿扎姆”(乌尔都语,意为“伟大的领袖”)称号的议案。8 月14日,真纳宣誓就任巴基斯坦总督,8月15日,巴基斯坦内阁组成,巴基斯坦正式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自治领,定都卡拉奇,这一天成为巴基斯坦独立日。真纳为巴基斯坦独立而奋斗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真纳为使印度次大陆人民摆脱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和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地斗争了一生。由于多年的奔走操劳,真纳从1941年起患有气管炎和肺病。在建国之初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七十一岁高龄的真纳为安置大量入境难民、进行经济恢复、建立正常的行政制度而奋力工作,渡过了巴基斯坦最艰险的阶段,也耗尽了真纳的心血;教派骚乱所造成的大量伤亡,使他忧虑和痛苦。1948年9月5日,真纳又得了肺炎,他体质日衰,已精疲力尽。 9月11日晚与世长辞,鉴于真纳为创立巴基斯坦独立国家所做的不朽贡献,巴基斯坦人民称誉他为“巴基斯坦之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5:42 [只看该作者]

1945年9月11日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出生

1990年世界杯决赛,德国队主教练贝肯鲍尔在获胜后冲入场内队员祝贺

  贝肯鲍尔是世界足球史上最杰出的超级球星之一。人们只要谈到足球,就必然会谈及“球王”贝利、“金箭头”斯蒂法诺、“凯撒大帝”贝肯鲍尔和“无冕之王”克鲁伊夫。他们是世界足球史上的四颗明珠,是后人模仿的典范,被视为国际足坛的传奇式人物。贝肯鲍尔是“自由人”的楷模和始祖,为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后人虽然纷纷效法,但至今还无一人可以达到他那样的境地。正象1966年的世界冠军英格兰队教练阿尔夫-拉姆齐所说:“这样的人物在100年内才出现一个。他为足球运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无论是在足球比赛的防守上,还是在场上进攻的组织与指挥上,都表现出他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大师。这对别人来讲是件艰苦的工作,对他来说却早已驾轻就熟了。”

  在国际足坛,有谁不记得在1974年、1975年和1976年连续三次夺得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冠军的,由马耶尔、贝肯鲍尔、穆勒和霍尔斯等名将组成的巴伐利亚队?有谁不记得在1972年欧洲锦标赛中夺得桂冠、两年后战胜由克鲁伊夫、内斯肯斯、哈安、克洛尔和伦森布林克所组成的显赫一时的荷兰队,一举夺得世界冠军的联邦德国队?而这两个冠军队的队长和全队的关键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贝肯鲍尔。

  贝肯鲍尔是世界足球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联邦德国被视为国家的骄傲,被看作是“足球皇帝”;他的名字如同彼得- 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一样,在联邦德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945年9月11日,弗朗茨-贝肯鲍尔在慕尼黑附近的吉森降生。数月后,这个地方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变成废墟。尽管战后的生活十分艰辛,但贝肯鲍尔的童年生活却是平静的。他的父亲在一个邮政分局当职员,每月的薪水足够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贝肯鲍尔受家庭熏陶,从小就迷上了足球,到六、七岁时就能把足球象踢毽子那样在脚上耍来耍去,常使小伙伴们惊叹不已。学校老师曾打算把他培养成手球运动员,但1954年联邦德国夺得世界冠军后,全国掀起了足球热,这股风潮狠狠地冲击着这颗幼小的心灵,特别是被选入世界最佳阵容的瓦尔特、拉恩等球星的光辉业绩使他彻夜难眠,他暗自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要象他们那样为祖国争得荣誉。

  1966年对他和联邦德国队都是无比重要的一年,他真正进入了世界足坛,贝肯鲍尔才华横溢,首次参加世界杯赛就一鸣惊人,成为世界杯赛中最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之一。他参加了联邦德国队14场比赛中的12场,在决赛阶段的6场比赛中,场场是主力,几乎场场有进球,他的出色表演真让人大开眼界。预赛中首场以5:0胜瑞士队,贝肯鲍尔连中二元;复赛中以4:0克乌拉圭队,又是他首开纪录;半决赛中对苏联队2:1,他又打中关键一球。6场进4球,一个中场队员在当时能有如此锐利的攻击力,实在是难得。他在防守上也是中坚,决赛场他死盯身材高大的英国名将、他最崇拜的球星之一--博比-查尔顿,使其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贝肯鲍尔入队后的联邦德国国家队在世界杯赛中的精彩表演,大出人们意料之外,人们很难理解,这个队和预选赛时相比怎会这么快就判若两队?然而行家们却一致承认,一个新的世界超级球星已经破土而出。记者们在评选世界最佳阵容时一致首推贝肯鲍尔为最佳左前卫。

  对贝肯鲍尔来说,在通向胜利的征途上困难重重,他最初阶段的足球观点几乎成了他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当时在联邦德国,行家们认为足球就是要突出力量、耐力和粗野;而贝肯鲍尔所实施的优雅、欢快、突出技术和近似科学的踢球法同当时的潮流简直是水火不相容。当时一名叫瓦尔特-琼斯的教授这样形容他:“贝肯鲍尔用凡尔赛方式(指彬彬有礼)踢球,既壮丽、又文雅、高尚,体现了最大程度的自发与即兴,丝毫不呆板与墨守成规。”贝肯鲍尔主张应充分发挥队员的个人特性,使其技术得到自由发挥,任何战术要求都不应束缚队员的特长。贝肯鲍尔的这个主张受到非议和指责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在素以纪律和服从而闻名的联邦德国队更是不堪设想的事。然而贝肯鲍尔是个刚强而有主见的人,他在墨西哥和联邦德国的两届世界杯赛中0,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足球技巧。

  1970年6月在墨西哥莱昂进行了一场复赛,到下半时第5分钟时英格兰队还以2:0领先于联邦德国队,眼看4 年前在英格兰温布利体育场的旧戏又重要演,在那次世界杯决赛中英格兰队就是以4:2胜联邦德国队夺走了世界冠军。当时这个比分对刚刚杀向世界舞台、血气方刚的贝肯鲍尔刺激甚大,这次正是报仇雪耻之时,怎能让4年前的旧戏重演?他调动了全队人马,咬紧牙关和英国人斗智斗勇。他一马当先,在下半时第23分钟时,用他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术,巧射一球入网,不久又和锋线上的“重炮手”穆勒配合,由穆勒扳回一分,使比赛成平局。加时再战,联邦德国队乘胜追击,又进一球,所败为胜,进入半决赛。贝肯鲍尔所进的一个关键球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半决赛对意大利队的一场比赛更激动人心,开场8分钟,意大利队的博宁塞尼亚首开纪录,此后就转入防守。众所周知,“锁式”防守是意队的一大发明,他们使用这一绝招,采用“老虎不出洞”战术,全线退缩在自己本半场,力图保住这一球优势。而联邦德国队在先失一球的情况下展开全线进攻,发起连珠炮般的猛攻,创出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贝肯鲍尔担任全队指挥,他既要防止对方打快速反击,又要亲临第一线威逼对方大门。队内最活跃的人物就是贝肯鲍尔,他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整个比赛成了一边倒的表演,几乎全部由联邦德国队压着意大利队打,但直到最后几秒钟才由施奈林格打进一球将比分扳平。加时赛时,贝肯鲍尔锁骨受伤,疼痛难忍。但是他带伤参战,吊着一支胳膊比赛,赢得一阵又一阵掌声。加时赛的前20分钟,双方共进5球,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尽管终场联邦德国队以3:4败北,但贝肯鲍尔的球技和顽强拚搏的精神却永远被球迷们所传颂。

  1974年,在联邦德国世界杯赛中,贝肯鲍尔的天才和独立个性再次体现出来。1:0负给民主德国队使联邦德国队誓夺世界冠军的宏伟目标面临困境。此时教练绍恩都失去了信心,而贝肯鲍尔却变成了全队真正的领袖。他从教练手中接过 “马缰”,在以后的比赛中由他决定谁上场和打什么战术。联邦德国队转危为安,最后夺得世界冠军。这一胜利与贝肯鲍尔的杰作贡献密切相关,为此他受到球迷们更大的敬仰。然而正是他这种耿直和独立的性格引起某些教练和队员的不满,他不断受到指责,这在他后来写的“象我这样一个人”一书中有详尽叙述。

  贝肯鲍尔确实不愧为一个世界超级球星。那一堆荣誉和奖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4次被评为联邦德国全国最佳队员( 1966年、1968年、1974年和1976年),1次美国最佳队员(1977年),2次欧洲头号最佳队员(197 2年和1976年),2次欧洲第二最佳队员(1974年和1975年),1次欧洲第三最佳队员(1966年);他随巴伐利亚队参加比赛396场、4次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69年、1972年、1973年和1974年),4次全国杯赛冠军(1966年、1967年、1969年和1971年),1次欧洲国家杯获得者杯赛冠军(1967年),3次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冠军(1974年、1975年和1976年),1次欧洲和南美洲俱乐部冠军杯赛(又称洲际杯赛)冠军 (1976年)。他随国家队参赛103场(其中50场任队长),进球14个,1972年获欧洲锦标赛冠军,1976年获亚军;他3次参加世界杯赛(1966年、1970年和1974年),3次被先进世界最佳阵容,是联邦德国队夺得19 66年世界亚军、1970年世界第三名和1974年世界冠军的主要功臣。1983年他被联邦德国授予国家十字勋章。

1974年7月7日,慕尼黑,冠亚军决赛,联邦德国队2:1力克拥有克鲁 伊夫的荷兰队。联邦德国队队长弗朗兹-贝肯鲍尔举起了新启用的冠 军奖杯-国际足联世界杯,即大力神杯,左后鼓掌者为联邦德国总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6:11 [只看该作者]

1972年9月11日 金庸结束武侠小说创作

  1972年9月11日,武侠名著《鹿鼎记》在香港报章刊完最后一节,其作者金庸终于封刀。

  金庸于50年代中期开始在《新晚报》上试写连载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此后一发不可收拾,15年写了1 4部武侠小说,几乎部部引起轰动,在台港澳和东南亚华人圈造就了一大批“武侠迷”和“金庸迷”。

  1970年,金庸宣称从此封笔不写武侠,但因其最后一部《鹿鼎记》用随写随刊,故实际至1972年才正式封刀。

  金庸年谱:

  1924出生在浙江海宁老家。先祖查嗣庭为清朝"维民所止"事件的主角。

  1942就读中央政校法律系.

  1945在杭州《东南日报》任职记者。

  1946进入上海东吴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被录取为上海 《大公报》国 际电讯翻译。

  1948被调派至香港,续任国际电讯翻译。

  1951任 < 新晚报 > 编辑,并撰写影评、电影剧本。

  1953 开始根据小时候听到的家乡故事,著手 《书剑江山 》.

  1955在《新晚报》发表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开始连载。

  1957发表写《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声名达到顶峰,时年34岁。

  1958 与程步高合导电影《有女怀春》。

  1959与胡小峰合导电影《王老虎抢亲》。 创办香港《明报》。

  1959连载《神雕侠侣》。

  1960连载《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白马啸西风》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3《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5赴欧期间,《天龙八部》由倪匡代笔。筹办《明报月刊》。

  1966对「文革」做一系列分析。後香港爆发「六七暴动」,《明报》成为左派分子重点袭击目标。

  1967 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创办《新明日报》。在香港创办《明报周刊》。创作《笑傲江湖》。

  1969创作发表巅峰之作《鹿鼎记》。

  1970连载《侠客行》。

  1972年9月 《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正式封笔。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1979台湾远景出版社正式授权出版《金庸作品集》。

  1980广州《武林》杂志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武侠小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

  1981回中国访问,会见邓小平。 获颁英国政府 O.B.E勋衔。

  1985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86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 台湾远流出 版公司正式授权出版《金庸作品集》。获颁香港大学名誉博 士学位。

  1989 宣布辞去基本法草委、谘委职务。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 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明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1 与于品海联合宣布:智才管理顾问公司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1992赴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并於牛津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持讲座。获加拿大UBC大学Doctor of Letters。

  1993赴北京访问,会见江泽民。宣布辞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

  1994第一部生平传记《金庸传》在香港出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金庸武侠小说第一部英译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出版,将金庸列为小说家第四名。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6:27 [只看该作者]

1969年9月11日 日本恐怖组织“赤军”成立

  日本赤军是1969年9月成立的日本极左的恐怖主义组织。其成员主要由20世纪60年代末学生运动中的一些极端分子组成。其宗旨以城市游击战为手段,进行“世界革命斗争”。进行了一系列恐怖活动。 1970年9月劫持日本航空公司“淀”号客机;1972年5月袭击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杀死旅客数十人;1973年7月劫持日本航空公司一架波音 747飞机;1974年2月袭击新加坡壳牌石油公司,占领日本驻科威特大使馆;1974年9月袭击法国驻海牙大使馆; 1975年8月在美国驻马来西亚吉隆坡领事馆扣押了52名人质,要求释放被捕的5名成员,日本政府作了让步;1977 年9月把一架日本民航客机动持到孟加拉国达卡,迫使日本政府释放5人并付出6百万美元赎金。 80年代以来活动较少。据估计,其基本成员30人左右,在日本国内有支持者100余人。与巴勒斯坦一些极端分子及其组织有密切联系。其“本队 ”设在黎巴嫩,其他成员分散于叙利亚、利比亚、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其领导人为重信房子和冈本公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11 9:36:46 [只看该作者]

1973年9月11日 智利总统阿连德在政变中以身殉国

智利总统阿连德挎上冲锋枪,冲出被包围的总统府,准备与叛军决一死战

  1970年9月,在智利六年一届的总统大选中,人民联盟候选人、社会党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获胜。同年11月3日,以阿连德为总统的人民联盟政府(通称阿连德政府)宣告成立。在当代拉丁美洲历史上,阿连德政府的成立,是继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世界各国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70年9月大选结果,人民联盟候选人阿连德获得选票最多,占总票数的36.3%;右派组织国民党候选人豪尔赫-亚历山德里获得选票的35%;中派组织基督教民主党候选人获得选票的28%。阿连德所得选票未能超过半数。根据智利宪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总统必须在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即阿连德和亚历山德里之中推选。因此,总统人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会议席中占第三位的基督教民主党的态度。当时,基督教民主党一方面看到人民中具有强烈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要求,不想倒向右派;另一方面又不相信阿连德能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于是,该党向人民联盟提出一个《宪法保护条例》,作为它支持阿连德当选总统的先决条件。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选总统的活动必须遵从宪法,实行多党政治;新政府必须尊重军队和警察的原有体制及其等级制度,并不得建立同国家军队和警察相平行的其他武装力量。人民联盟为了争得基督教民主党的主持,作出必要的妥协,宣布接受《宪法保护条例》。10月24日,议会两院举行联席会议,由于得到基督教民主党的支持,阿连德被推选为总统。同年11月3日,阿连德为首的人民联盟政府宣告成立。

  1973年8月,智利议会在右派势力的操纵下,借口阿连德总统拒绝宣布经过修改的经济所有制法案,通过指责阿连德政府“ 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决议,公然宣布阿连德政府为非法,要阿连德总统下台。这实际上是智利右派势力把发动政变提到日程上的一个信号。美国报刊当时就认为:“这一步骤是发动政变的公开号召”。

  1973年9月11日,智利武装部队三军司令和警察首脑,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政变部队首先占领了海港城市瓦尔帕米索,接着控制了首都圣地亚哥总统府前的广场,宣布成立了一个以陆军总司令皮诺切克将军为首的军政府委员会。军政府委员会通过广播要求阿连德总统立即辞职,并许诺提供飞机,送他与家属及合作者一起离开智利,阿连德总统对此表示坚决拒绝。政变部队开始向总统府发起进攻,除使用坦克外,还出动飞机对总统府进行轰炸和扫射。面对政变部队的进攻,阿连德总统忠于职守,毫不退却,决心誓死保卫智利人民的事业。他辞退了总统府内被认为不能依赖的军队官兵和警察,率领30余名总统卫队的战士,坚持抵抗,一直战斗到英勇牺牲。执政不满3年的阿连德政府被右派发动的军事政变推翻。

  政变结束后,智利军政府宣布全国处于戒严状态,禁止人民集会,解散议会,宣布有进步倾向的政党为非法,解散了全国工人联合会。大肆逮捕忠于阿连德的政府成员和进步人士,连首都的国家体育场也被用作临时拘留所。军政府还宣布,在阿连德政府实行土改时征收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以及在国有化过程中被征收的工厂企业,应归还原主。原有宣传马列主义的书籍被查禁、焚毁。全国顿时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回到顶部
总数 15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