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快雨堂】 → 我读论语


  共有5824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读论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6 23:43:38 [显示全部帖子]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为学,必养成深厚凝重的外在气质,这就是说,有内而生外,外则辅之于内,一个人如长期不在乎外在的气质,则内在的修养会慢慢消失,那么所学的德行与品德自然不会巩固于心,从而渐渐消失。

君子立身之本,外在于厚重,内在于忠信。人不讲忠信,则一切事物皆无实处,那么何以为学呢?

故为人应以诚实不欺为主,无一丝毫之伪,然后才能进而修德。

所交的朋友,胜于我的,方对我有益;德行不如我的,切不可与之为友,这样的人,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人不能无过,而贵在能改。有了过错,而惧怕改之,则过错日将甚矣。


所以,但遇有过错、或听别人劝谏、或自己感觉到了过错,应该及时改正,不可因其困难、面子等原因而忽视,妄自存苟安之心。

以厚重为质,以忠信为主,又加以胜我之人而辅之,行事则有改过之勇,交人则内外一体,从此,内外修养之功全矣,吾辈当勉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16:31:41 [显示全部帖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人伦以亲情为重,人对生者,或有能尽孝的;而亲人死后,人们能尽丧事而不能尽礼的,那就多了。

初丧的时候,因为思念,人尚能尽礼。等一年后,或者时间更久远些,人们就会慢慢忘记了,从而祭祀的礼节不能尽诚的人和事就很多了。

民心的浅薄,是因为在上面阶级层不提倡而导致的。

若上层统治阶级在丧事时,做到不仅仅是哀伤,每事都做到尽礼,避免后悔的事情发生。追思前人之时,不要仅仅是祭祀,还要致其诚心,不敢有一丝怠慢之心,这就做到了厚德。

民众看到,自然会被感化,从而皆兴仁孝之心。

丧尽其礼,祭尽其诚,如此长久,天下皆厚德矣。

统治阶层为天下表率,孝者,人心皆同,如想教化百姓,使厚德之风成为民俗,那统治者的榜样不可小视,而不可不尽力而为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17:14:12 [显示全部帖子]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禽,姓陈名亢。子贡,姓端木名赐,他们都是孔子弟子。

子禽问子贡:夫子周游四方,每到一个国家就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夫子求访别人知道的?还是各国的君主自己将政事告诉孔子的?


子禽由此之问,足可见其不善观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23:12:48 [显示全部帖子]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说:夫子所以得各国的国政,不是夫子有心去求的,也不是各国君主无故而告知的。

因为夫子圣德于内,则光芒自然流于外表。其容貌词语之间,只见温和淳厚,无一丝粗暴之气;善良而耿直,无一丝矫揉造作;谦恭而庄重,无一丝懒惰怠慢之情;节俭而有节制,无一丝松弛纵容;礼让而谦虚,无一丝骄傲。

有这五点的圣德,自然会感动他们,所以各国国君会尊敬夫子,从不会忽视他,对夫子为人坚信不疑。

于是都把各国的政事,尤其是一些关于改革方面的,都拿来向夫子请教,所以夫子才会了解各国的政事。

就按照你说的夫子求者而论,这样的求,不是和别人的求有所分别吗?他人的求,是待访问后才得知,而夫子的求,是以圣德感人所致,岂能一概而论?

子贡之言,不但破了子禽的疑问,而使后世诸人得以想象夫子之气象,这才是善言德行的圣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23:43:58 [显示全部帖子]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为人子,只有承受而无专擅,只有依顺而没有违逆。故其父在时,凡事都禀命而行,所以想了解这人,只能观看他的志向如何,因为他的行事方面是不可见的。
其父死后,则得以自主行事,其所作所为昭然可见,想了解这个人,看他行事就可以了。

如果其父死后,他的所行如同父在时一样,以至于三年之久未敢有所变。那说明这个人思亲之年始终不渝,孝顺之心无一刻不在,这才称得上孝。

其实孔子所说的顺应父道,是在一个合乎“道”的前提之下,如合乎“道”,父死三年而为改,这也说明了这个人的道德水准。

如果不合乎“道”,则速改无妨,向善之念何必等到三年之久。

所以我们读圣贤之书,不可专攻死角,眼界要放开了看,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有些东西不是简单的文字所能表述得清楚的,须用心观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8 18:05:30 [显示全部帖子]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子说:礼的作用,和谐为重。先王治道以此为至善,大小事情都遵循此道。

礼对人而言,犹如尊卑上下,大小等级,是不可改变的,其体制也是严格的。用礼制约社会,必须要和顺从容,没有丝毫勉强乖戾,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军尊臣卑,虽然有所定数,但是情意之间也要有沟通。
父坐子立,虽是常情,然而家庭也要欢爱融洽,这才顺天理、合人情,也是礼所贵的原因。

古代先王制定礼数,原因都是出自和,以此达到尽善尽美,万事没有弊端。

天下的事,小到吃饭睡觉,大到纲常伦理,如果都能以和而行,无所阻碍的话,那么才是真正达到了礼的真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8 20:12:23 [显示全部帖子]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的时候不照办,是因为知道虽然和谐了,但若不加以礼的节制,也会行不通的。


承上文说,礼贵在和谐,最好是无不可行者。当然也有行不得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和,有从容自然的姿态,所以才可行。但若以为何为贵而一味追求和,以至于任意而为,以至于奢侈任性,全不用礼数来节制,那就是放荡了,最终会导致丧事人伦天理,这是断不可为的。

由此可见,礼对于身体的约束,虽不至于拘谨、倡导用和,但决不至于达到放纵的地步。

古之圣贤,能以礼治身,而又能推行之以致天下,用的都是此道。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8 22:48:27 [显示全部帖子]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天下的事,必须谨慎其初始,而后才可以善后。

就好像与人的言语约定,本来就是要实现诺言的。但如果其所言不合义理,则必有承诺而不能力行,以致失信于人。

故起初与人诺言之时,就要思量再三,一定要让自己的言语合乎义理,并与义相近,这样所说的话才会经过时间的证明,虽日期长久也不会失信于人。

待人之礼,应当恭敬,然也自当有所节制。若恭敬不合乎礼,便是取媚于人,必遭轻贱。所以,对人恭敬必要斟酌,做到合乎礼节,才不会过于献媚。内不失己、外不失人,才不会因卑贱而遭其辱。

与人相交,本图长久,如果所交之人不是好人,虽开始暂时在一起,长久了必会分离。所以,在开始交朋友时,就要有选择,不可丢失了那些有德行可亲近的人。交友要做到谨慎的开始,并考虑到以后长久的相处。不然,交友只为眼前的苟且之时,最终必将悔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9 17:42:43 [显示全部帖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大凡人们学习,厌倦怠慢的多,笃信爱好者少,所以大多没有成就。

唯有君子的学习,专心致志,无一丝私心。吃饭则以养生为目的,不求吃饱;居住以安身为目的,不求安逸,这是因为其志有所在,无暇顾及而。

行事要常考虑到不足之处,勉励自强,然后付诸于行为,不敢有一丝倦怠;
言语要常考虑留有余地,就会谨慎收敛,有时甚至木讷不说话,不敢有一句放肆的言语。这样着实用功,必然会有所得了。

然不要自以为是,必须和那些德行高尚的人亲近,以考证自身的是非,一言一行都要讲的道理明白,不要有一丝差谬。

一个人如果志向精专、功夫切实,而又能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甚至不能自己,这才是好学的人。

学习的态度发展到了喜欢的地步,则头脑会日渐聪慧,见闻日渐广泛。这样下去,成为贤人或圣人何难之有。

《商书 说命篇》“惟学逊志,务时敏。”《周颂》说:“学有缉煕于光明。”都是此意。

由此可见,好学这两字,不仅仅是学者应该明白的,而应该成为国家体制下的一种社会风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9 22:02:07 [显示全部帖子]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问孔子:大多贫穷者,容易陷入自卑谄媚的境地,富人则容易矜恃骄傲,这也是人之常情。若能处贫困的境遇,而没有卑屈之意;身在富贵,则没有骄矜之心,这样的人内心所学怎么样?

孔子说:常人沉溺于贫富之中,大多不能自守操守,必然会有娇卑之色。你说的这种没有卑贱骄奢之色的,属于能自守的,其心中所学算是尚可的,然并没有达到至高。

贫者没有谄媚之色,说明他没有被贫穷所困扰,但是他还是知道自己的贫穷,不如那些虽贫而能乐,欣欣然忘其贫者,这样的人虽身处贫困之境,其心已经超乎贫困之外,这是那些仅仅能做到没有谄媚之色的人所不能及的。

富而不骄,虽不沉溺于富贵,然自知有富存在。不如那些富而好礼,以从善为乐的人,以至于达到不知其富,身在富中,内心超乎富外,这岂是富而不骄所能比的?

孔子这番回答,肯定了子贡的所学,又告知了其未至的境界。


 回到顶部
总数 5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