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梦溪园】 → [原创]也谈“格物”


  共有561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也谈“格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零落王孙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58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5/2/6 14:09:14
[原创]也谈“格物”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5 18:01:10 [只看该作者]

今日闲谈,随手翻阅语文书,偶见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中提到《大学》里的“致知在格物”等观点,正合我的志趣,不禁细读,并妄以胡诌几句。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主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民弃旧图新,在于让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先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则是对天下弘物光明正大的品德的具体方法,究其本源,在于“格物以致知”。

至于怎样“格物”呢?《大学》里详细解说道:“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所言之“即物”,就是“接触事物”;此句意谓:之前所说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一切事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历代对“穷其理”的认识不同,所以对如何“即物”的认识也不同。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立足点和结论均有不一。从本质上说,朱熹强调对客观事物“格物穷理”,王阳明则偏于从主观上“正念头”。

但毋论程朱抑或陆王,所说的“格物”都是哲学范畴上的“研究”;而丁肇中先生却赋之以新的含意,将“格物”延伸至科学探究方面,确有其实际意义,也合乎《大学》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样一来,“格物”又成为了众多“理论型”中国学子的科研导向。不过,“格物”一说溯其源终归于儒家,故仍不应忽略其哲学意义。而肇中先生将中国学子的“不愿动手”归咎于王守仁,则似有不妥。

另有一事不应尽信: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尚未思维混乱,应不至“格”一“格”竹子便大呼头痛吧?

又:写此文时,忽发现自己背不完《大学》了,甚矣吾衰矣!“格物”“致知”等本不该硬译成现代汉语,为照顾阅读只得如此。

2005年8月写于广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42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1/5 14:47:26 [只看该作者]

格物本身就包含有自然物理在内。只是在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这方面不能发达起来。冷落了一个月的帖子,罪过罪过。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牧乐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潇洒留香版主
等级:论坛贵宾 帖子:210 积分:86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3/10 12:32: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2/20 18:39:53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好意思,出差刚回来,现在才上来回帖。抱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