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士 张万一:一开始气人,不管是下去挑水,或者是在晒被,他就在阵地上活动,那个时候我们开始不敢打,上级也没这个号召。
志愿军战士 高殿魁:白天对方的阵地上,可以放扩音喇叭,放歌子搞宣传。而且对方的人可以大摇大摆地在上面走。我们呢?就可怜了。我讲的可是实际问题,钻在洞里不敢出来。
双方阵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已经进入了各种轻武器的射程。对手兵临城下,距离近得甚至让人可以感觉到彼此灼热的呼吸,每个志愿军士兵都难以按捺心中的冲动。
志愿军战士 王吉林:有的人看着想打,看着敌人不打又生气,但是人家说不能打。为什么不能打?你打一枪敌人还十枪,我们打一炮敌人还十炮。
志愿军战士 张万一:敌人能打我们,我们就不能打敌人;敌人能活动,我们就不能活动;敌人稍微弯腰,他在他的阵地上就可以在走,我们弯着腰就不能走。
尽管不得随意开枪的军令在先,然而每一个士兵都不愿意在这种气氛下永远被动下去,终于,这条军规被一个名叫徐世祯的人给打破了。
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徐世祯脱下上衣,用泥土涂满脸部和全身。随后,一个人提着一支水连珠步枪,悄悄潜入到阵地前沿。
这是一个废弃的临时掩体,距离对面的阵地大概在200米左右,对面阵地上的士兵,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的靶子。
徐世祯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一天之内,击杀七名敌军。徐世祯在无意中扮演了一个狙击手的角色,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不仅没有招来军事处罚,反而从此为处在被动中的中国军队开辟出一条新的战法。
军事科学院史部研究员 曲爱国:在1952年年1月29号,专门发出了一个指示:对敌人阵地上的单个目标和小群目标,要组织轻重机枪和步枪予以歼灭,组织特等射手展开狙击作战。其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坚决反对认为在现代战争中,步枪已经是落伍武器的说法。
这就是当年徐世祯所使用的狙击武器,德国产毛瑟1898k式步枪,志愿军中俗称为“水连珠”。步枪口径7.92 毫米,弹头初速745米每秒,有效射程6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枪长1103毫米,枪重3.89千克。相对于军中其他武器装备而言,毛瑟步枪射击准确性能较好,成为志愿军狙击手们最为喜欢的武器。
军事博物馆副研究员 韩奎元:1898是毛瑟设计的最好的步枪,就在当时来说,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初叶,那是在世界上相当出名的步枪。自动步枪出来以后,这些基本上就被淘汰了。它属于弹仓式的非自动步枪,跟后来半自动步枪比,那个射速很慢的,装上五发子弹,扣完了以后,扣一次扳机,拉一次枪机,再推上一次枪机,再打,比较慢。如果要作为狙击步枪使用,只能再加瞄准镜,人的肉眼视力很有限,看了五百米就看不太清楚了。
在现代兵器家族当中,狙击步枪因其极高的射击精度,被人称作“一枪夺命”的武器。与普通步枪相比,狙击步枪的枪管要长出许多,除此之外,外观上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枪身上安装有望远作用的光学瞄准镜,用以精准地射杀远距离目标。
通过望远瞄准镜,狙击手可以清晰地看到射杀目标活生生的表情。作为一名狙击手,他所要做的惟一的事情就是在最恰当的时候扣动扳机。他必须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手中弹倒下的惨状,随时准备着补上第二粒子弹。一个出色的狙击手,往往会成为战场上扭转乾坤的无敌英雄,而他们手中的武器,也随之成为极具传奇色彩的神兵利器。
相对于威风凛凛的现代狙击武器而言,这支老旧不堪的毛瑟步枪显得那么其貌不扬。但是,就是这普普通通,没有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步枪,却在当年的朝鲜战场上凭空创造出一个神话,狙击手的神话。
1951年初冬,朝鲜境内的山川大地已经是皑皑白雪。在夏秋两季的持续阵地较量中,具有强大军事优势的联合国军并没有占到任何上风。11月27日,双方谈判代表终于在分界线问题上达成协议。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遣返战俘问题上,双方针锋相对,各执一词。此刻,每个人心中都很明白,在战争胜负未分之际,停战还言之过早。
五圣山,海拔1061.7米,是志愿军中部防线的制高点。在五圣山的南麓上甘岭,有两个突起的高地,537.7高地北山和597.7高地。这片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坡,组成了整个五圣山防线的最前沿门户。交战双方近在咫尺,最近的地方相隔只有五十米。对绝大多数年轻的志愿军士兵而言,他们从未经历如此近距离的阵地对峙, 23岁的高良伦同样也不例外,在来到朝鲜之前,他甚至还从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战场。
高良伦:营长不知怎么想起来,小高你怎么样?他说我们打冷枪怎么样?我说,打冷枪,什么叫冷枪啊?我那时候不懂得,他就教,什么叫冷枪。
高良伦向前平伸出左臂,竖起拇指,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向对面望去。这种方法本来是炮兵缺少必要器材时的目测距离法,今天在步兵狙击手手中派上了用场。
高良伦:我们不能有望远镜,我们的望远镜容易被敌人望远镜看到,就是用肉眼,大拇指一测有多少距离,就行了,大拇指一测,一只眼睛往前看,看看敌人的望远镜,离我们这里有多远,哪里会出现敌人的哨兵。
一个美军士兵出现在视野当中,他的走动速度很慢,看起来似乎很悠闲。
高良伦将右眼视线、拇指、和目标连成一线,然后睁开左眼,闭上右眼,从左眼和右眼不同的角度观测,拇指和目标之间便会产生横向的误差。根据这个误差的大小,就可以估计出目标的距离远近,以确定射击标尺。
| <!a href=# target=_blank>
|
| <!a href=# target=_blank> |
高良伦:一瞄,脑子也蛮灵活,一瞄、一扣、肉眼一看,目标没了。打了一天,我们俩干了七八个。
单兵步枪尽管不具备重型武器巨大的杀伤力,但是目标单一,命中几率高,而且机动灵活,在这种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作战中效果尤为显著。
国防大学第二编研室副教授 李杰:在军事上特别注重战斗的效费比,也就是武器弹药的投入量。和所取得的杀伤效果之比,因为狙击作战杀伤比较精确,消耗比较小,因此经常可以产生一枪制敌、一枪制胜的效果,有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还有就是狙击行动可以积小胜为大胜,能够有效地不断地消耗敌人,改变一个局部的敌我力量对比 ,从而把小的力量对比积累成大的敌我力量对比,扭转整个战略局面。
为对抗联合国军的炮火优势,志愿军在一步步加固自己的防御体系,他们开始挖掘横贯山峰两个斜面的坑道工事,以便在遭到空袭和炮击时能够有效的隐蔽。由于缺少同对手抗衡的火力,冷枪狙击成为志愿军在这一阶段,用以掩护大规模坑道修建的主要作战方式。但是,对手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人们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曾元山:人家的通讯器材比较好,就像我们现在人人都有小手机,那个通讯器材反应快,枪一打过去,他们的炮马上就过来了,马上对我们的阵地进行轰炸。我们把他们的人打倒以后,我们这边的措施就是赶快隐蔽。有时候我们也吃过亏,过去我们打倒一个敌人以后,我们就感到高兴,打到了!打到了!大家都出来了。我们吃了他两次亏,人家的炮马上就过来了,他的轻机枪重机枪,马上就对我们阵地上捶,一捶就是十多分钟、二十分钟。人家的炮不是半天一发,一来就是十六发。
密集的炮火再次证明了交战双方彼此实力的极大悬殊。对方阵地火力配备完善,而且具有纵深炮火密切支援。志愿军狙击手往往一击成功,随之也就暴露了藏身地点,不到一分钟,铺天盖地的炮火,以及各种轻重武器,就会暴雨一般倾泻到狙击手的射击阵地上。
曲爱国:往往是我们打倒他一个人,他的一阵炮火报复,要打伤我们几个人,这样就是一种得不偿失。另外这种火力报复,给人造成一种我只要一打枪,那么敌人就会报复。因此来说,就有一种为难情绪。战争的基本原则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如果你连保存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去消灭敌人?
如何才能有效的杀伤敌人而保存自己?面对相隔几百米的对方阵地,每个狙击手都不得不有所思考。中国军队能用这种简陋的武器战胜对手的飞机大炮么?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