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快雨堂】 →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精品(铜器)


  共有346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精品(铜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精品(铜器)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21:59 [只看该作者]

商代早期/兽面纹觚   通高14.9公分 重0.4kg             近年来铜礼器的时代,已被考古学者向上推前至夏代晚期,约当西元前十七世纪前後,也就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以来,历年在黄河中游地区所出「二里头文化」形拙、纹简、器薄、工粗的铜器。商代早期的铜器,则以河南郑州二里头岗出土的铜器属「二里岗期」者为代表。      觚属礼器中的酒器,盛酒用。本器正是「二里岗期」粗腰觚的型态。      本觚的腹部,饰有带状而前後相同的兽形纹,其形中央作兽面,躯干左右平张,如一头双身状,上下作二分法,其上是背脊及上卷尾,其下是腹部与足,整体平雕式图案化的简单形动物纹饰,可能是牛的变形。在三五○○年前的艺术家,能将动物的形态,经过写实的描绘,再予变形简化成图案纹饰,其创作求美的心路历程,诚非一蹴可几。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22:14 [只看该作者]

殷墟中期/蟠龙纹盘   高16.3公分 口径43公分             圆腹圈足,足下有外凸圈足座。盘面饰龙纹蟠绕於中心,蟠龙周边有鱼纹、夔龙纹及鸟纹围绕。盘外面上层饰夔纹,上有如棱脊的平面纹饰;圈足上饰俯首夔纹,下有如棱脊的平面纹饰。纹饰在盘面的布局与母题基本上与妇好盘(M5:777)近。盘外有一小环及二小环,各对准盘面大龙首的上下鼻梁,共形成一中轴线。与之相交的另一中轴线,左右上下有兽首。考古资料显示,商代墓葬出土有水器盘者并不普遍,在殷墟中期时它似局限在稍大型且铜容器较多的墓葬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22:28 [只看该作者]

 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亚丑方簋   器高18.4公分             在青铜礼器中,簋是用来盛食黍稷的容器。一般的簋形器为圆腹、圈足,而本器为罕见的方形。 器表的花纹,由上而下:口沿为窄身夔纹,腹饰兽面纹,高圈足上饰宽身夔纹,皆以雷纹衬底。器两侧有环耳,以兽吞食鸟身造形。      兽含鸟环耳的装饰意义至今不明。此对具立体感的环耳与伸出口沿界外的 脊互相呼应,这种塑形的外张性是商末周初青铜器装饰风格上的一项特徵。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22:41 [只看该作者]

西周晚期/毛公鼎   (Ca.9th-8th centuries B.C.)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後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於周宣王元年(西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於〔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毛公鼎系於清代末叶道光28年前後,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出土後,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本院典藏并展示。铭文中有阳文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因此除了史料的价值外,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22:54 [只看该作者]

西周晚期/宗周钟   Ca.9th-8th centuries B.C.             商代,钟形乐器大多数是口部朝上,钟体用长柄支起後再敲奏;西周开始,渐渐改为钟口朝下,钟柄加环悬挂而奏,成为惯见的「甬钟」形式。宗周钟便是甬钟的代表。宗周钟外形上最大的特徵,是钟身两面共装饰36枚高突的长形乳丁纹,极尽华丽醒目。此钟音质浑厚宏亮,有宗庙庄严气概。             宗周钟的铭文自钟身正中起读,接着左下角,再转至背面右下角,全篇约123字,是商、周单件钟铭最长者。铭中因为有一个人名「」,可与周厉王的名字「胡」音相通,故得定为周厉王之器;铭文大意为:厉王时有南方的濮国,大胆来犯周土,厉王便效法他的祖先文王、武王,努力巩固疆土,挥军攻敌,直追到濮国都城,濮君只好派使者来迎,表示臣服。同时,南方及东方的26个邦国代表,也随同朝见。厉王感激天帝及百神保佑,特作此「宗周宝钟」,并祈求先王们降赐子孙福寿,安保四方太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23:11 [只看该作者]

 西周晚期/散氏盘   (Ca.9th-8th centuries B.C.)             散氏盘的造形、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端正的风格,而它最吸引人注意的还是铭文。散氏盘的铭文共三百五十七字,全篇记载西周时,散、(ㄘㄜ )两国土地纠纷的事。大意是说:国侵略散国,後来议和。和议之时,国派出官员十五人来交割田地及田器,散国则派官员十人来接收,於是双方聚集一堂,协议订约,并由国官员对散人起誓,守约不爽。人将交於散人的田地绘制成图,在周王派来的史正仲农监交下,成为散两国的正式券约。青铜盘原为盛水的器皿,但散氏盘在镌铸契约长铭後,已然成为家国宗邦的重器。      散氏盘流传有绪,根据张廷济的〔清仪阁题跋〕等资料,散氏盘在康熙间出土於陕西凤翔,嘉庆十一年由鹾使额勒布以重价购得,十四年进贡内府。根据考证,十四年乃嘉庆皇帝五十寿辰,当时曾申命臣子不准进献珠玉等物,但书册字画等文物却是准许呈进的。由此可知,额勒布进贡散氏盘,是为嘉庆皇帝的生日贺礼。      散氏盘腹部饰夔纹,间以三浮雕兽首,高圈足上饰兽面纹。铭文的字与字间隐约可见阳文直线界栏,是典型西周晚期铭文的风格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23:23 [只看该作者]

西周晚期/颂壶   (Ca.9th-8th centuries B.C.)             壶为盛酒之器。青铜礼器中的壶自商至春秋、战国,一脉沿续,制作未曾中断过。      颂壶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形制庄重、纹饰瑰丽,腹呈椭方形,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此类形制硕大的方壶流行於西周晚期。器身上的花纹以环带纹、蛟龙纹为饰,圈足与壶盖则饰垂鳞纹及窃曲纹。西周晚期青铜器上的花纹一反主轴中线、两两对称的铺排,而喜用连续环接的纹饰。      颂壶口沿内环壁上及盖口外壁四周铸铭151字,两处铭文的内容相同,记录着「颂」接受周王册命掌管成周洛阳仓库此一职务的过程。而这件壶则是典礼完成後,「颂」为颂扬天子的美意,及荣耀先父母龚叔、龚姒,表达未尽的孝思,并祈求家国康乐大福、周王万年长命而作。      颂壶铭文对西周的册命典礼记载详备,可以和〔左传〕僖公28年传等文献上所叙,互相印证;「颂」纪念父母,这种慎终追远、父母同祀的情况,亦可以和〔礼记.祭义〕所言互相印证,所以颂壶为研究西周礼制的重要史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23:35 [只看该作者]

春秋中期/晋国/子犯和钟 八件   (西元前六三二年) 通高71.6至28.1公分 总重213.15kg 铭文132字             「子犯和钟」之称「和钟」,是直用钟上原铸铭文所称,意为调和组合成套的钟,「和」字可通「和」。      「子犯和钟」全套有大小八件,最大者通高七一.二公分,重四四.五公斤,铸铭二二字;最小者通高二八.一公分,重五.四公斤,铸铭一二字。      「子犯和钟」之宝贵,是在八件钟的「钲」部,经剔锈而得一三二字,其中主要一个关键字经余识出是「」字,实即「 」的本字,可读与「犯」字同,因此钟铭所称「子犯」,原来就是?春秋左传?及?史记.晋世家?中所述晋文公的舅父「子犯」其人。又据第一钟的铭首:「惟王五月初吉丁未」,惟知这套和钟记事的重要年代,是属春秋中期周襄王二十年〈西元前六三二年〉,晋文公五年的纪时,而全铭意述晋文公一直蒙受舅父的佑助,在外流亡十九年後返晋匡复其邦国,後又与楚有「城濮之战」,大败楚军,从而有「践土会盟」之称霸,是春秋乱世继齐桓公而起的新霸主,使得周王赖以巩固王位;除了周王对子犯的厚赐,诸侯也送给子犯大量美铜,因而子犯铸制这套和钟,并铭记勋绩传颂子孙,永宝用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34:38 [只看该作者]

 新莽/嘉量   高25公分本             王莽篡汉後,改国号为「新」,为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特别在始建国元年(西元九年),命人依照当时的大学者刘歆的考订,铸造了这件量器,目的是以它作为全国各地称量五谷等容器的标准,因此以青铜铸造,以示传之久远,永垂典 ,并且定名为「嘉量」。而铸於器表上二百一十六字的铭文,则详细的记述了铸器的缘由,以及各部位的容量及尺寸等等,全器一共分作五个量体,中央之圆形主体,上部为「斛」,下部较浅者为「斗」,右耳为「升」,左耳上部为「合」,下部为「龠」;二龠的容量等於一合,十合等於一升,十升等於一斗,十斗等於一斛斗与斛及合与龠,在度量时要反转过来才能使用。由是可知,在当时合、升、斗、斛之间,已是以十进位来计算的。根据实测,斛之容积为二○一八.六六立方公分。             另外,由器表铭文与实物的比对,得知当时一尺的长度等於今日的二三.○八八七公分,其他可由此类推。因此在作为一件标准量器之外,它还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6 11:34:52 [只看该作者]

 北魏太和元年/释迦牟尼佛坐像/青铜镀金   全高 40.3 公分 重 3954 g             尊像和台座合铸而成,背光另铸。青铜胎质致密,镀金厚且与胎连接紧密,金色黄带赤,作工精良。      发作大涡纹,脸形长圆,若袒右肩僧 支,外披大衣、右肩露出衣角,和炳灵寺一六九窟建弘元年(420)阿弥陀佛主尊类似,但是本尊大衣衣缘在胸前曲折翻转,和右肩大衣连接成弧,衣褶似火焰开叉扬起,气势雄壮,表现太和时期的特殊风格,体积虽小,和云冈第二十窟的主尊(460年左右)风格几近。单尊造像中,藤井有邻馆藏太安元年(445)石造佛坐像已表现类似风格,且不乏其例,如太安三年(457)释迦坐像及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天安元年(466)佛坐像。因此石雕较金铜佛早出现太和风格。      台座两层,上层为须弥座,仰覆莲瓣,台侧饰以唐草文,座前两立雕狮子,回首转身,姿态威武。下层方形座,开波浪状门,两侧均雕供养人,上排唐草文连环成排,台座雕刻精致。      背光外圈?形火焰纹熊熊围绕,和主尊气势相映,益增雄浑气势,是太和新样式,内圈四佛和头光中的二佛一起共同形成七佛。      背光後面亦雕刻精巧,分为三层,上层中央塔形内释迦和多宝佛并坐。塔外左右两侧文殊持如意和拿麈尾的维摩相对而谈,表现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的场面,中层中央释迦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两侧各两比丘跪坐、菩萨胁侍,下层中央诞生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左侧摩耶夫人攀树而立,太子自右胁诞生,右侧龙王浴佛,帝释天和梵天两旁跪坐,下层最外侧两长方形榜题,现字迹已不清。背光不仅内容丰富且构图安排秩序井然,场景紧凑,无疑是五世纪太和期的精品。      太和样式,在金铜造像中,可见於旧金山美术馆藏延兴二年(472)二佛并坐像,太和初造型最为有力,至根津美术馆藏太和十三年(489)二佛并坐像仍可见,在北魏迁都洛阳後,火焰纹式仍存在,但坐佛衣服的样式几不存。(陈慧霞)      铭文: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县堤阳口口/        愿己身为口口/母造释加/闻佛,又/为        居家眷属/大小现世安稳,亡者生天/        宣语诸佛,所愿如/是,故记之耳      附注:安熹县在今河北省定县附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