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梦溪园】 → [转帖]真诗在民间——序诗集《郑炜的诗》


  共有654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真诗在民间——序诗集《郑炜的诗》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然者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资深会员 帖子:2458 积分:8380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8 16:20:43
[转帖]真诗在民间——序诗集《郑炜的诗》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28 14:56:39 [显示全部帖子]

(2005-05-28 14:40:46) 然者 真诗在民间——序诗集《郑炜的诗》(转贴)

录自自《行走》2003年3/4期

《郑炜的诗》就要出版了,郑炜要我为他这本诗集写一篇,我答应了。我与郑炜是相交多年的老,能为朋友做点事,总是愉快的。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不过,我爱读的是中国古代诗词、“五四”以来的优秀亲放外国的从萨福到叶甫科申科的优秀诗作。对于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台湾诗歌中的全盘西化放1985年以来我国大 名目繁多而佳作罕见的“先锋诗”,我不喜欢——岂止不喜欢,简直是厌恶。 1985年以来的中国诗坛上,有好诗,但极少。触目皆是的是诗之垃圾,“遍地鸡毛”。请看下面两首“诗”。其一题为《清明》,见之于1994年12月号的某诗刊:

“一片青苔来访 在床沿坐了坐 没说什么

隐名埋姓的凳子 挪动四条回忆的腿

其二题为《祖国,我的姐姐》,见之于1997年1月号的某诗刊:

祖国,我的姐姐 我爱你,你真大 你的美丽大善良大 你的公鸡叫声大

你的海大湖泊大 你的龙大江河大 你的星星比天空大 你的蚂蚁比我大 你的春天比乳房大 你的冬天比雪花大 你的苦难比洪水大 你的思念比朋饼大

你的樱桃比小米大 你的眼睛大发明大 你的蝴蝶比裙子大 你的国歌比地球大

你的九百六十万皮肤大 你的五千年大 祖国,我亲亲的姐姐 我爱你,你真大

前一首以“艰深“文浅陋,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根本无法读懂,好像大有深意,其实空洞无物。后一首以浅陋文浅陋,平庸至极,愚笨无比,即无诗情,亦无诗才,但也装出大有深意的样子,其实完全是瞎拼凑瞎闹腾。(顺便说一句:“你的国歌比地球大”一行,政治上极不严肃。)这种“诗”,连文字游戏都算不上,除了“文字垃圾”和“诗歌垃圾“,很难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目。 1904年,高尔基在致叶梁斯基的信中,这样评论叶氏的短篇说:“冗长。枯燥。无内容……这东西写得松散无味,留在读者记忆中的,除了对于作者的恼怒外就一无所有了,因为作者耽误了人家好多时间……我老实说,您不该出版这么坏的短篇。”(高尔基:《给青年作者》,以群等译,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把高尔基这段话赠送给前引二诗的作者和发表这两首诗的编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我没有写出这两首诗的作者姓名,也没有写也登载这两首诗的报刊的名称,那是因为:这样的“诗”实在太多了,早已泛滥成灾,这样的报刊也太多了,远非只是某一家滑得如此之远。君不见时至今日,这样的垃圾仍在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我对被“先锋诗”沙尘暴严惩败坏的中国新诗,几近绝望。 几近绝望,当然是没有完全绝望。中国新诗还有一线希望:真诗在民间。 “真诗在民间”是明朝“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说的话。李氏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专门从形式上模拟古文,甘做古人的影子而失去了自己的。到了晚年,他渐渐觉悟到自己走错了路,也领错了路,终于发出“予之诗,非真也……文人学子韵言耳“这样沉痛的自我批评,而感叹”真诗乃在民间”。(李梦阳:《诗集自序》。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册,1962年,中华书局。) 李梦阳所谓的“真诗”,专指乡野街市的民间歌谣;我所谓的“真诗”范围广得多,包括新体诗、旧体诗,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各种艺术流派的诗,但应该是“人间要好诗”(白居易)的诗。李氏所谓的“民间”,指与文人学士的诗坛文坛相的城乡人民以砂创作为主的文学创作天地;我所谓的“民间”要广阔得多,它大体指与“先锋诗”相对峙的一切人的诗歌活动天地,因为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先锋诗”在某些报刊编辑、某些小有名气却大有能量的诗人诗歌评论家、某些大学教授的鼓动支持下,几乎已经席卷大地,统治着中国的诗歌界。 我以为当今中国的真诗,主要来自以下几种人: 其一,民歌民谣的原创者与搜集整理者。民歌民谣的原创者往往并不特别喜爱文学、喜爱诗歌。他们只不过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而已,或许一辈子就“歌”这么一两回,“歌”罢即罢,并不关心能否上报刊及著作权之类。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是在“搞创作”,他们根本就不想当什么作家、诗人。倡,由于他们所见者真、所感者深,他们的即兴创作(大多是口头的)往往有很强的生命力,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于是口口相传,流传不息。有心人把这些作品搜集起来,记录、加工、整理,使之更趋完,他们功不可没。这就是中国当代的民间歌谣,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当今中国诗人缺乏的精神营养与艺术营养。 其二,散落于民间的新诗热爱者与写作者。这种人,老中青都有。他们钟情于诗,爱读诗,也爱写诗——基本上是写新诗。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未能进入他们曾经仰望过或一直仰望着的作协、文联、报刊编辑部、电台电视台、大学中文系、文化局、出版社之类地方工作。这是他们的遗憾,却也是他们的幸运,因为这些地方恰恰是“先锋诗”垃圾批量生产的基地。他们散布在农村、城镇、工厂、军营、政府基层机关、市场、商店……等等地方,主要精力用一棰,业余时间则寄情新诗的读与写。他们读古今中外一切好诗,顺便也浏览一些“先锋诗”,总觉得自己的天性和口味怀现在大行其时的“先锋诗”格格不入,于是就按自己的良知的吩咐,写自己的诗。他们的作品很难挤进一些大报大刊的“大雅之堂”,而只能在一些“退而求其次”的地方发表,或者自费出版诗集分送朋友。然而,正是在他们的作品中,茂有情真意切的诗之珍珠。他们默默地努力着,奋斗着。他们中的一些人,“珍珠”积累得多了,终于引起了诗界的注意,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这些人是中国新诗的希望所在。这些人很需要扶持,这些人也很需要警惕。警惕什么?警惕在小有名气之后,就忘记自己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就赶紧往“先锋”诗星们的圈子里钻,就生怕自己太“土”而拼命让自己时髦起来。 其三,散布于全国各地各种工作岗位上的中老年新诗战将。1976年10月以后,特别是1978年“实践是检验趔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展开以后,“先锋诗”旗帜翻飞,遮天蔽日,喧嚣鼓噪,沸反盈于,年轻人趋之若鹜自不必说,就是为数不少的中、老年诗人也生怕自己“落伍”,生怕作品发不出,而到邯郸学步去了。他们这样做的结果之可悲可笑,是可想而知的。走了一批,留下一批。留下的中、老年诗人,就成了中国新诗界的中流砥柱。这些人生活阅历丰富,艺术功底扎实,即能珍惜中国文学传统,又能外国文学新潮。他们 是一些有艺术良积压和艺术勇气的人。中国新时期新诗的成就,主要靠他们的诗作与诗论构成。可惜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或由于年事已高健康欠佳而无力提笔,或由于不屑与“先锋”诗人为伍而改行写别的东西。不过,他们仍在关注诗坛,他们的影响仍在。另有一些人,则至今仍在辛勤耕耘,时有力作问世。 还应该提到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广大的旧体诗词的作者。这些年来,学习写旧体诗词的人越来越多,简直有风起云涌之势。这是中国诗运的好兆头,这也是为中国新诗敲响 的警钟。中国新诗还是有希望的,但我不愿万大这种希望。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正视中国新诗的乌烟瘴气的现实。 我没有忘记这是一篇序。让我在这里写上一句吧:郑炜,就是一位“散落于民间的新诗热爱者与写作者。”

作者简介:盛海耕,杭州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歌评论家。



我言我言,君语君语.........
http://blog.sina.com.cn/ranzhe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然者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资深会员 帖子:2458 积分:8380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8 16:20: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28 15:01:10 [显示全部帖子]

上面举出来的那两首,然者的评论:

第一首:莫名其妙的就那么几句,屁都没看出来。

第二首:“我的祖国”出这样的诗,让人看着想自杀。



我言我言,君语君语.........
http://blog.sina.com.cn/ranzhe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然者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资深会员 帖子:2458 积分:8380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8 16:20: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28 16:04:47 [显示全部帖子]

我反对现代派诗歌的几个理由/ 作者:菜花

1、哲学背景不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哲学背景我们没有。众所周知,西方现代派是建立在西方现代哲学非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如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导致现代派采用自由联想的语言表现潜意识,萨特的存在主义使现代派乐于表现人的绝对孤独,克齐罗的美学使现代派提倡创作同生活分离、内容同形式分裂的“纯诗歌”。仅举萨特“他人即是地狱”这个观点,在中国文化中就全无根基。萨特的这个命题与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个人主义息息相关,而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无从引申出“他人即是地狱”。我相信绝大部分中国民众不会觉得“他人即是地狱”,故对未提笔就作孤独状、痛苦状的那部分现代派诗歌无从欣赏。

2、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现代派诗歌,顾名思意,与工业现代化有关。西方在进入现代化后,才有现代派;而中国,还处于前现代化阶段。

3、历史机遇不同。相隔时间很短的一、二次世界大战,对非理性主义的现代派诗歌推波助澜。二战后,西方人普遍沉入对文化和人的理性反省中。而同期,中国人正浸入民族独立的狂喜中,与西方人的心理截然不同。

4、诗歌发育程度不同。西方诗歌,由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脉胳清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烂熟,而任何一门艺术,发展到烂熟后就要寻求突破了,于是突破成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截然不同的现代主义。而中国由于白话文运动,古体诗歌和新诗脱节,新诗才刚刚起步,处处都是处女地待开垦,根本就未到发展烂熟不得不寻求突破的阶段。

5、审美传统不同。西方向有“真即是美”的审美,而中国传统是“善即是美”,美与善是分不开的。丑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为古典主义所回避,现代派把丑纳入审美范围,是对诗歌表现领域的一个拓展,但审丑只是“变态”,现代派错把“变态”当成常态,执着于表达人生的虚无感、荒诞感、绝望感,这些都超出“善”的范围,无助于健康人格的建立。这个观点,我曾与鸿鹏在古典派的真、善、美贴子中讨论过。所以台湾关于新诗回归的讨论中,有诗刊提出“健康”应是新诗的一个标准,我深以为然。

(转给大家看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言我言,君语君语.........
http://blog.sina.com.cn/ranzhe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然者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资深会员 帖子:2458 积分:8380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8 16:20: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28 16:07:50 [显示全部帖子]

宣言:新诗呼唤回归 /作者:菜花

提要:新诗晦涩而无读者,造成这个局面,现代派要负很大责任。现代派新诗有脱离现实、疏远大众、背弃传统三大弊病,其根源与“崇洋媚外”有关系。针对现代派的弊病,古典派新诗提倡回归大众、传统、现实。

曾经问一位朋友,为何专写古典诗词?答曰:“古典诗词我能看懂,新诗看不懂。”明白晓畅,本应是白话文的优势,曾几何时,新诗曲高和寡到连这样一位文学涵养颇深的人都看不懂的地步了,更遑论普通读者。与新诗看不懂相伴而生的,一是新诗被大众彻底驱逐出生活,新诗读者越来越少;二是新诗丧失了好坏的标准。目前各种文学体裁中,对新诗的评价分歧最大,同一首新诗、同一个诗人,喜欢的五体投地,不喜欢的不屑一顾,有霄壤之别。没有读者,丧失审美标准,今日这个新诗局面的形成,与近二十多年来“探索”过头、“先锋”过度,晦涩难解,不堪卒读,又霸气十足的现代派诗有很大关系。商品对顾客要有用,顾客才肯付钱;既然现代派诗“只有诗人自己和他的驴子才能懂”,不是诗人和诗人的驴子的读者当然不会为新诗买单。为解决新诗没有读者的问题,有些人竟然开出要大众恶补现代派诗歌的理论基础——西方近、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这样荒唐的“药方”,却拒绝反省新诗创作自身的弊病。

以海子的死为标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诗创作呈现三大弊病:一是诗歌创作一味强调单向的主观表达,普通读者看不懂,与大众隔绝;二是一味西化,脱离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与传统隔绝;三是诗歌内容一味强调自然意义上的生命关怀,不仅与政治,而且与现实隔绝。

这三大弊病是目前新诗让人生厌的主要原因。从西方复制过来的各种新诗理论,走马灯一样轮番出台;语言或艰深晦涩、或过于白话的新诗创作,充斥诗坛。现代派诗人在诗歌舞台上尽情折腾吧!折腾得观众都走了,只剩下诗人自恋性的表演。

从艺术与社会的联系方面考察,这次现代派诗歌的泛滥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根子恐怕与“崇洋媚外”脱不了干系。随着二十年来国力的发展,中国人可以用比较从容、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西方艺术了,现在不是“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年代了,所以新诗在呼唤回归。

古典派新诗:响应毛翰教授中锋诗歌理论,针对诗坛日益脱离大众、传统与现实的现代派诗歌泛滥现状,在网络上由一群志同道合、风格相近的诗人成立的新诗流派。主要主张是诗歌内容贴近现实,语言晓畅、典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承接五四诸大家风范和精神,让汉语新

诗回归现实,回归大众,回归传统。

——内容贴近现实,把创作与生活分离、内容与形式分离所谓的“纯诗歌”排斥在外。

——语言晓畅,把晦涩的现代主义“玄言诗”排斥在外。

——语言典雅,把下半身“流氓”式、解构一切传统“痞子”式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排斥在外。

——注重音乐美,把读起来拗口、拒绝声韵美的诗歌,排斥在外。

——兼顾形式美,把胡乱断行、有意弄得诗行长短不一的诗歌,排斥在外。

古典派新诗认为,由于哲学背景、社会发展阶段、历史重大遭遇、诗歌发育程度的不同,特别是审美传统的不同,中国新诗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方法和内容,必须回归,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

台湾新诗的发展过程是大陆的一面镜子。五、六十年代,台湾诗坛呈现向现代派新诗一面倒的局面,但经过长达近二十年的争论,自七十年代开始,台湾新诗出现了持续的中国性、民族性、乡土性回归浪潮,浪潮中先后有数十个青年诗社和数百名青年诗人从台湾的土地上崛起。但大陆至今没有像台湾《葡萄园诗刊》和《秋水诗刊》一样明确提出“回归”口号的新诗流派和诗刊。让古典派新诗做一次这样的尝试吧。



我言我言,君语君语.........
http://blog.sina.com.cn/ranzhe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然者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资深会员 帖子:2458 积分:8380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8 16:20: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5/29 10:33:43 [显示全部帖子]

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派别的产生,以国情、社会生产力、世界经济状况等这些大背景来分析,当让人引起反思。。。


我言我言,君语君语.........
http://blog.sina.com.cn/ranzhe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