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人死了,就要在生前记住守侯着天使并摒弃魔鬼的诱惑。”难道是要随天使去没有烦恼、没有悲伤的天堂去吗?那里可能有终年不败的繁花碧草,五色鲜果,可能有琴箫木管,仙乐飘飘,住在那里的人们每天都是微笑,时刻都是在喜悦中渡过;这样的天堂,真的是使活得辛苦或充满信心的人们所向往的吗?
也许,生着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这样、那样不堪忍受的苦难而加倍的想念幸福如意的美好生活,就期望等死了的时候可以得到生前所不能满足的一切愿望吧。因为,天堂是远离了苦难的地方,即便那是虚幻的,也总有人不断地去向往归入它。
可那天使的翅膀就真的那么洁白吗?就不能是其他颜色的吗?既然天使也要分出等级来,第一层的大天使或是第二层的座天使等等,并各有职司,上管下效。那么天堂里是不是也有阶级统治的存在呢?是不是同样也会有剥削和压榨呢?那天堂里的美好是否也会是一层虚假的表象呢?人哪,真的不能太善良,轻于相信虽然可以获得许多回报,但同时也会招致许多灾祸;可为什么真正善良的人们还是愿意去相信,即使拥有美丽外表的陷阱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
这世界上有美好,也有丑陋;有喜悦,也有悲伤;走在同一条路上的生者们都在与艰苦的环境尽力地搏斗着,都在用生命全身心地绽放着。可等不到死的那一刻来临,就总有人想到死或不死,并用心思和努力来解决问题。所以这世上就有了各种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也有了各种直接快捷或希奇古怪的自我了断。因为有些人们怕死,割舍不开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因为有些人们不畏死亡,因为这个让颓唐者没法留恋的世间。这种种的死与不死的念头,都来源于际遇不同,努力多少,环境变化以及同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格有关。事于生命的存在,所以死或不死就总是生存中的另一个话题。
但人总是要死的,这不能侥幸的避免,奇迹也不会在有生命体上成为永恒。爱因斯坦曾经发表过宇宙相对的论证,那么生的对面即是死亡,白天、黑夜都不会是单一的永远。如何去面对死亡,如何去面对生存?我想每个人都不能在一生中长久的固守一个信念,那总会出现片刻或长期的变化;唯一可以时时出现来提醒我们的,我想便只有对生命无限的热爱,来面对这短暂而又是漫长的人生旅途。即使有伤痛,即使有苦难,只要时时记住生命的可贵,我想那就总不会轻易告别这个使我们痛并快乐着的世界。
要是人真的死了,也许就是灯灭油干,化为乌有。又哪里有什么天堂,哪里有什么地狱?那都是活着的人们编造出来的。但这编造包含了种种纷纷的心意。变相压迫的或是挽救品德的,愈加贪婪的或是微薄妄想的,眷恋思念的或是薄情寡义的...那地狱与天堂的门,总是在人们生着的时候默然地敞开着,并时时拷问着生者的灵魂与肉体。因于这生死的界限,为人的功过。
由于生者拟造了一切死后世界的奖与罚,天堂与地狱的边缘就只在生者的行止间游弋。用生的皮鞭抽打生者的灵魄,使丑恶的人面对自我的行为在心灵中独自地审问,以天使与恶魔的心声相对着交战,那胜利者就会用死的醇酒迷惑生者的妄想,去行生者的路途。
人们多喜欢用冥冥的天意来表达事物变化的因果。如是在生命的天窗外,划过夜空的流星数说着辉煌而短暂的结局,寂灭到永久沉沦的虚无。这是生者对生者死亡的念头而留下的唯一可以预见的轨迹。那么,是做一颗大的流星在漆黑的夜幕中灿烂辉煌而得到长久的仰望呢,还是做一颗小的流星暗淡无光在漆黑的天穹下瞬间即逝呢?那就拷问自己吧,用生者的灵魄来做对自我行为的审视。皮鞭还是醇酒,亦或理性公正的面对... ...
2005.5.11日20:56分月光似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