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5-22 8:26:38
对于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们来说,童年总是有那么多的乐趣,我们的生活,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显著特点的时期,每一个经历都会使我们倍感兴奋和激动,这使得我们会时不时的回首往事,像经典电影镜头的回放一样去重温往日那温馨的岁月。
小的时候,生活比较的艰苦,家人忙前忙后,只顾着填饱几张嘴,自然也就无暇顾及我是否能够有图书看,有故事听,童年中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长辈口头流传民间传说。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就躺在清凉的小院中,看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听奶奶用悠长的语调讲牛郎织女、讲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讲白蛇传、讲孟姜女、讲董永和七仙女,一遍没有讲完,我已经是进入的梦乡,也许我在梦中偷偷的去了天上的瑶池、去了那万里风霜万里雪的边塞长城。第二天,又开始和小伙伴一起去演一场场人生游戏。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到了我六岁的时候,村里跟我要好的几个的小伙伴都要去上学了,我也跟着去了,谁知老师说我年龄不够,不肯给我报名,失望的我跑回家,一个人看着周围的空空荡荡,怎么也无法忍受,便哭着闹着也要去上,母亲没有办法,带我去了学校,老师说,那就让她在这里做个旁读生吧。管他呢,旁读就旁读,只要能来就行。以后的事实证明我这个“旁读”还是读对了,竟然这样一直上了大学。
学校里有了更多的同学,老师的故事比长辈的故事新鲜多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字了,会自己看书了,那时候的课外书很少,有一种书却是我们一直不会忘记的,那就是连环画。那时候,我们谁若是能够有一本这样的图书,那他在小伙伴的眼中立刻就会变得很了不起。那时我的一个本家侄女,年龄比我大,学习上很刻苦,但是成绩却不如我,她的父亲在县城做医生,给她买了不少的连环画,就是因为这一点,她老是在我的面前炫耀,害得我的心里酸酸的。但我知道,我是不可能向父母提出这样的要求的,只好看着她高兴的时候,向她借来了看,往往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来看。那时看到的多是一些战争题材和革命题材的作品,如:《林海雪原》、《欲擒故纵》、《一江春水向东流》、《野火春风斗古城》,偶尔也会有《红楼梦》这样的故事,还有一些很简单的童话故事,这些作品虽然很简单,但是对于缺乏艺术和文学熏陶的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美好的精神享受了。在这样的日子里,生活虽然很简单,我们的内心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充实。
后来,手里有了一点家长给的零花钱,我总是想法设法去买些书来看,当然也是当时仅有的连环画,那是这样的书很便宜,同学之间有不同的书,自己看的厌了,就以几分钱的价格转手,这样一来二去,我手中竟然有了十几本,有了这些精神“财富”,我再也不会感觉到自己贫穷了。书读过了,里面的内容耳熟能详,又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于是,拿出一张白纸,蒙在图画上描摹上面的人物,有时竟然也能画得惟妙惟肖,画的最多的是一个个古装女子,盈盈的身姿,顾盼的神情,长久的牵住了我的灵魂。可惜,这个爱好仅仅持续到了高一,以后就再也没有接触过了。
以后,我梦里的故事总也是和这些童年往事分不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