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上面的评论已经很客观了。但也不排除个人喜好。此词虽在章法结构上略少起伏跌宕的变化,但情感真挚,文辞优美。我想,文学既为人学,其精神内核应该才是最主要的。现代国学大师饶宗颐所秉持的一个学术观点我还是很赞同的,他说:文学艺术不分古今中外。在他眼里,都是相通的。这个“通”,即是因为诗词的思想感情内核。因为不论中外今古,人类的思想感情都有共通之处。我们不应,一看到古典,一看到修饰文辞,就反感,就否定。试问,有哪个诗人不注重自己诗词的文辞美?孔子曰:文质彬彬。刘勰把文与质的关系说的更透彻:“圣贤书辞,总称文章,
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 ”须知,亲善是一种词风,典丽也是。所以梦窗亦堪称大家。个人喜好罢了。我之所以肯定此词当然不仅是因为他的文辞,更不是因为的典丽。而是因为情韵,即内核。当然,因为词学观不同,所追求也不同。不论是锐意创新,还是恪守传统,我们应该持求同存异的态度。因循守旧肯定不能与现代的文学趋向联通,也不能有所发展,求新也不是易事。但在共同的志趣发面(小处看),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大处看),我们是一致的。所以,凌波希望不要分什么新旧派别,大家共同探讨,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