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延安清凉山
雨洗名区净,风狂鸟不飞。
一山三教聚,万佛八仙归。
印月井添趣,琉璃塔争辉。
独行探胜客,未觉湿中衣。
刚好中午、就开始落雨,且雨势一来就不小。当时,我们从纪念馆出来,刚好才走到公路边。馆前的广场上,还列队集合有几百人。前面站有二、三十人,好像正在举行仪式。我们慌忙撑开雨伞,妻子抱怨“真倒霉”!我说:是运气好,人家精神通灵,天降风雨考验,让你沾光接受洗礼。只可惜你遇得晚了点,不然捧个铁饭碗是没问题的了。谁知这雨一下,根本没停歇的味道。虽然就一、二公里路,依然也弄得很狼狈,才回到宾馆。稍事安顿后,决定一人独游清凉山。
环城三山中,这应该是最高俊陡峭,人文风景最集中的一座。在城口最醒目的位置,摩崖题刻着:陈毅老帅的著名诗句: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山上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主要是万佛洞。洞中央有台基,有三尊主佛,四周石壁刻有浮雕万余尊,故名。佛像神态各异,着汉服,刻工细腻,据称属华丽纤巧的宋代石刻风格。但也有人说几尊大型佛像已被毁,现看上去较新,是才复原的。因这里离山门近,算还有几个游人滞留,也有人管理。可惜毁损也严重,且不少小佛像头部,明显被人为的砍掉的。想想也很正常,兴兴灭灭才是真正的轮回。当然从艺术角度看,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湮灭的。正如范仲淹驻跸延州时,在清凉漫兴诗中有:“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之叹。
清凉一山,山顶有太和庙,西有尸毗岩、桃花洞、山腰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定痂泉、仙人洞、琉璃塔等名胜。山东面还有原红都时期,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总社、解放日报等红色文物旧址。这一下午,清凉山注定亏本。偌大山头,总共怕也没碰到十个游人。说来这就是雨天游览的好处,可以从容的细致欣赏基本上连管理人员都没有,更不说其他人来干扰你。何况道路梯步,都修整得很完善,我也就静下心来,慢慢向山上寻去。
六:千金方待有缘人
从万佛洞向上,不远便是登山的步道。附近的一、两个庭院并未开放。旅游道很新,好像是正在作一个较大的维护重建。登上山腰又有一层平台,首当其冲的庭院,一联赫然入目:道通天地术通圣;儒中隐逸医中真。不想竟是药王庙。庭院较新,在山门前的导游图中,也未见这景点介绍,或许是新建的吧。
这里祭祀的是有药圣之名的孙思邈,药王的信仰,在我国民间甚为普遍。而且随时代、地区和民俗的差别供奉的各不相同。就我知道的起码有十几个。感觉有些像土地菩萨,各方敬各方的。或许和古时交通不便,医道受地域限制有关,远水解救不了近火。老百姓讲的是实际,药王在我国也称医王,是民间对古代名医的一种尊称。
孙思邈本是陕西人,曾自注《老》、《庄》、性好道家之学。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世。首开天人合一的治病理念,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成为人间共识。但因其一生未入仕,长期隐居山林,算真实的民间医生,时有孙真人之呼。是民间传说中,靠修练名列仙班的医界代表。他供在这里到最适合,至少代表了普通民众的真实选择。
据说国内现存最大,有历代帝王封侯、封公到封王,不断恩赐。并有乾隆朝大学士刘墉为其亲题匾额的祁州药王庙。历经数百年而不衰,更形成了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材庙会。以至业内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盛誉。但那里祭祀的药王邳彤,只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名将之一。到是将各地早有药王声誉的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张介宾、张子和、刘河间及道家的三韦等十大名医,集中去作了配祭。邳彤给人的感觉,更像上皇派来管理医药界的亲信。不过究毕属正统,岁时奉祭、香火反极旺,非一般民间药王可比。
庙前有碑亭,工整的刻有各种药王流传下来的实用方剂,本也想进去略作浏览。但见在碑林的环绕护佑之中,有一对小恋人正在作热吻交流。想到这是我今天上山,第一次碰到的两个游客。乐得成人之美,便依然悄悄的离去。幸喜竟未惊动到他们,更因之得到一点诗感。成:游清凉山药王庙一绝:
生前屡拒庙堂亲,仙去黄袍反上身。谁识亭中真瑰宝,千金方待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