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萬里奔騰烈,衣帶江陰浪如雪。近海連山蜃霧腥,臨江帶郭龍紋洌。
鐵琴餘韻繞梁清,銅劍殘芒藏匣潔。滄海曾捐禹聖心,坫壇嘔盡詩人血。
烏移蟾換閱春秋,碧澗桃花日夜流。斗衡垂地星光燦,河漢橫天露氣遒。
峰影倚天晴可見,林霏接地暮方收。沙洲百里新封郡,江渚千年舊牧州。
千年江渚留芳甸,終古人文親筆硯。掛冠長憶太湖舟,撫弦近拜虞山殿。
虞山琴韻澹松煙,琴韻松煙動響泉。鵾弦自古蠶絲制,雁足如今鐵線聯。
瀟湘一曲水雲高,雲水龍翔國手操。唱晚漁歌湖岸遠,畫堂聽盡紫雲璈。
丹青早仰虞山派,六法臨池字清邁。佳氣千秋越楚吳,文心一脈詩書畫。
詩家文脈此時仍,一嘯登高聚友朋。題詠坡翁瓊斝墨,為文霞客玉壺冰。
綠蘼春聽鶬鶊雨,黃葉秋篝蟋蟀燈。忽傳詩纛今虞社,縱目高樓又一層。
座擁賢才參筆授,重聞大呂黃鐘奏。麗句依然繼絳雲,清詞猶擬傳紅豆。
把卷三更竹徑風,敲壺一夜蘭房漏。婉約詞成芷蕙芬,雄豪詩罷魚龍鬪。
我愧遼東隔遠荒,蕪毫久輟臥袁床。欣聞今日香山社,如慕當年洛水堂。
正際林中楓葉紫,又看籬下菊花黃。幾時騎鶴江南去,末座叨陪共舉觴。
注一:今虞詩社為張家港地區詩人詞客聚雅團體。張家港古屬江陰、常熟域內。有禹王治水處、鐵琴銅劍樓諸古跡。宋蘇軾,明徐霞客均曾駐足。
注二:明末清初大詩人錢謙益即常熟人。彼曾築絳雲樓,柳如是居紅豆山莊。
注三:虞山琴派,國內古琴界翹楚。絲弦改用鋼弦即為虞山琴派大師首創。
注四:虞山書派、虞山畫派更盡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