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孙先生论诗书
王瑜孙
(2013年6月4日,王瑜孙先生就诗词创新与发展问题,回信与我,经先生同意,录之以供学习参考。另附王瑜孙先生附寄《与谷方同志论诗书》,原发表于《江西诗词》以为补充。岘堂识。)
顷奉五卅,奉毕。承赐鹧鸪天词,谢谢。
当前喜爱传统文学中诗词的,虽不乏人,但对诗词前途论及者较少,欲凭理论为前导,颇感茫然。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曲变而为歌,时代推进,大势所趋,倘与时代“脱钩”,即会趋向“没落”。吾人身处21世纪,如依恋传统诗词形骸而疏忽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会成为骨董的制造者,说是骨董,其实亦大多是赝品。沈尹默论诗提出“旧瓶新酒”的观点,既肯定了旧体诗依然存在生命力,问题在于瓶中装的是酒,还是水。不要跟在一大淘新派诗人屁股后面,全盘否定旧体诗词,但同时我们不能把传统诗词的形骸,认为至善至美。它在使用时会感到碍手绊脚,不能尽情发挥。活动范围的收缩,让它离广大群众越来越远,我们应明瞭所以为然之故。
很多年前我曾应邀参加在本市召开的中日吟唱会,他(她)们载歌载舞,乐声悠扬,日本的中老年人把我国唐朝诗人的诗篇,表演、发挥得多么丰富、自然,反顾我们的参与者,只有几位干瘪老老,沙了喉咙声嘶力竭地背诵着杜甫秋兴等等,真正有些自惭形秽。诗与乐合是一关键,近年来虽听到诗词进小学的声浪,但实际情况怎样,不得而知。振兴诗词要确立群众观点,把群众喜见乐闻的和深恶痛绝的……一一运用比较通俗的形式吸收到篇章中,这些篇章亦可称之为“新诗”,但有别于时下所谓新诗。它不仅要字句流畅,音节和谐,要容易上口,听了能理解,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先师夏瞿禅(承焘)先生在日,即力主创为新体,在《天风阁学词日记》中有几段话,很受启发。他说:“近颇厌为旧体诗,思集诗词曲之体裁韵律别为一体。诗到今日必变无疑。近人洋化,断断以为不可。要当鉴词曲蜕变之前规,自开新径,须有章法、句法,有韵律,可歌可读,可朗诵,但亦甚不易工也。”(见夏承焘全集中《天风阁学词日记》1940年12月27日日记)又说:“旧体文学不能书写新思想,新事态,(某些作品)陈陈无新意,以思改作新体诗为尝试。”他多次试作,虽自谦为幼稚无足观,但承认字字是真感情。夏先生的新诗没有辑录印行,得见者甚少,但他当时教学生写“新乐府”,首重有思想内容,用韵等均从宽。
受了他的影响,我亦向往于“新诗”,曾在上海诗讯、湖州诗刊等发表一些看法,但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也写过一些“开篇”,披诸弦索,但由于“单兵作战”,力量单薄,没有形成气候,所参加活动的诗社,又多年老体衰之人,以诗社为“消遣场所”,自顾又年事日高,要干一些事又力不从心,唯有听之任之。
所谓“新体”,就是向民间口头文学靠近,把歌谣、短唱等等融合起来,有些像前人所称的“乐府”,可以吟诵,可以入乐。看了大作“华容道”,觉得我们所想的有些不约而同,方向上基本一致。我少年时看过一本《三国志乐府》,作者姓名已记不得,写的相当动人,可惜现在已无法重见。话又得拉回来,我认为你们多景诗社,同社既有一定水平,又富有革新思想,如果把创作新体,能形成集体力量,则水到渠成,可以实现。
目翳神疲,恕不赘言。
附:
王瑜孙《与谷方同志论诗书》
六日手书暨大作均奉悉。所论传统诗歌不宜过事雕琢,用典太多,含义难明,则影响流传,甚合下怀。窃谓诗以言志,贵真切,贵有新意。如辞意晦涩,索解为难,遑论感人,当以言浅意深者为近风人之旨。如徒藉藻饰以掩盖其思想内容之贫乏、空洞,与华绘之桃偶何异?但有时作者不宜质直言之,托体比兴,以迂回曲折之笔,借古喻今之法,以抒其胸臆,此非故意为艰深晦涩之语而环境有所不得不使然者。玉溪生当日雅善此体。降及近世,定庵《咏史》、默深《感事》诸作,颇能振其余绪。前人论诗,有“有寄托则深,无寄托则浅”之语,《西昆酬唱集》俨然玉溪生体也,然徒袭其貌,终为识者所不取。具〔俱〕见用典使事,非所以文饰浅陋,特不得已而为之耳。
对传统诗歌之发展前途,鄙见以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诗歌,必当究其精蕴所在。自三百篇、楚辞而下,迄于近世,体裁大备,但不可谓已尽善尽美。《孔雀东南飞》古代之民间纪事诗也,叙家庭悲剧委婉曲折,历来传诵。试视田汉之《赶车传》,同一叙述骨肉间生离死别之悲剧,而更为口语化,更贴近生活。因之更足动人。诗经《硕鼠》之章,讥讽贪墨,愤恨之悲,溢于言表。但试读袁水拍之《马凡陀山歌》,讽刺揶揄反动统治,更足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当能领会时代在前进,表达时代之呼声及其精神面貌之形式,亦必随之而异。格律诗词用“旧瓶新酒”之法,固亦能表达时代,但往往拘于格律,未能畅达,有的作品读起来很别扭,美感全失。赵朴初的《某公三哭》、《听反曲》、《故宫惊梦》诸作,所以能使读者拍案称快,争相传诵,正由于掌握了时代脉搏、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形式。以内容确定形式,不拘一格,此当今作者所不可忽视者。与其袭用古典诗词之名而未能恪遵其格律,宁为自度曲、打油诗,反可自由发挥,障碍较少。鄙见如此,末〔未〕必有〔允〕当。昔贤论文,有陈言务去之语,处今之世而为古典诗词,尤宜防止陈词滥调,陈陈相因。诗歌为语言之结晶,去其渣滓,光华始见。悼念周总理、陈帅、贺帅之诗,无虑千万,但我独赏聂绀弩所作诸七律。其所以不可及者,不仅语语贴切,发自肺腑,且浑成自然,深得唐宋诗髓。如论“旧瓶新酒”,当以此为典范。
古典诗词递嬗变迁,至于今日几已成为单纯的“视觉文学”,仅供文字上的欣赏观摩,间有朗诵或吟讽,但往往听者意义难明,其感人程度,自亦随之削弱,其传播之范畴,亦日见逼促。古典诗词已面临“转折关键”。苟非加以改造,创为新体,则“诗道中兴”,徒流于形式。改造之途:扩大诗歌之范畴,将诗词歌曲各种有韵文字均罗列为诗歌之一体,并寻求重新与音乐相结合之途径。昆曲文学价值较高,但四、五十年前演出时,观者非对照脚本,已难晓唱词之意。由于过于“典雅”,已成阳春白雪。苏州弹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文学基础较好,不少旧唱词脱胎于唐诗,且演出形式简便,有“文艺轻骑”之称,虽“吴侬软语”未免受地区之限制,但利用改造,似可发挥其作用。
近年来,我曾试写弹词新开篇《零的突破》(歌颂奥运会我国获得第一枚金牌)、《画魂》(写女画家张玉良在海外悼念乡国之情。)等等,经弹词演员谱曲后用琵琶、三弦伴奏演唱,初步取得成功。听众对唱词基本能了解,由于有音乐配合,效果比朗诵或吟讽好。此类作品,名为弹词开篇,实则滥觞于古乐府。倘进一步探索,诗词之与乐合,并非不能实现。较之李叔同往年将古人诗词谱为新曲,更可增强时代节奏感。
古典诗词如何使之适应今日之运用,途径是多方面的。律绝的平仄和用韵,一般讲比古风严格,古风一首中可以换几次韵,也不受平仄的束缚(当然,古风也有平仄韵谱,但一般已不讲究)。再如古绝,虽一韵到底,但平仄的限制较宽。总之,以内容确定形式,不拘一格,前途是宽广的。但如作律绝或用旧体词牌填词,我仍赞成按规矩办,不敢自作主张。和韵次韵一般讲束缚较多,但命笔前,能通盘考虑,以意役韵,或可免于拘牵凑泊。顷应友人石窗翁之约,次和所题沈迈士先生论茶诗手卷五古一首,抄尘清览,请予指正。诗中首韵“格”字,有两个读音,分别隶属陌韵与药韵意义各别。此诗系用药韵而拙作“古格”之“格”,应隶陌韵。事后发觉,不及更改。海上耆宿和论茶诗者殊不乏人,唯陈九思先生和诗中之“格格”作阻格解,属药韵无误。而九思先生尝谓为诗之道在于“多读书,不妄作”。真堪作座右铭读也。书不尽意,草以奉复。
诗书画印一通儒
——怀念复旦大学喻蘅教授
蒋光年
日前,在书法导报名人与书法栏目读到“喻蘅的诗书画情怀”一文,始知喻老已于2012年春天去世。一年前,我曾打电话到喻老家,他夫人说喻老已卧病在床两年多了,没想到这么快他就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诗书画事业。
我与喻老相识于2004年秋,当年我去复旦大学进修,并跟随新闻学院黄芝晓院长当国内访问学者,重点学习报刊与期刊编辑经营业务。因为我2004年初调文联工作前,曾在镇江市委办党刊处工作8年,主要负责市委机关刊物《创新》杂志的编辑工作。《创新》在全国同类党刊中一直名列前茅,且当时市委办百分之八九十的福利也是由《创新》创造的。听上海市诗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逸明兄讲,复旦的喻蘅教授及周退密、田遨被誉为上海诗坛三老,他还陪我一道拜访了喻老。喻老家住复旦大学第九宿舍,我住第八宿舍,仅隔一条马路。
初识喻老,总的印象是位满腹诗书经纶且很健谈的清癯老人。他是兴化人,复旦大学教授,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会长,著名诗书画家。2002年,我主编的《当代诗人咏镇江》一书就收录了喻老《登镇江北固山》一诗。喻老出身书香世家,在古典诗词方面天资聪慧。1943年,喻老报考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大学)艺术系“中国美术专业”。因战乱停课,喻老未能读完高中课程,高考时面对数学试卷,多半考题答不上来。他即兴在试卷上题诗一首:“失学于今已数年,灵椿摧折况烽烟。几何代数知初等,尔佛拜他识半边。梦想菁莪沾雨露,思随洙洄续歌弦。明朝归怕逢人问,愧说孙山在我前。”诗写得很有趣,主考、监考在一旁看了,暗暗叫好,劝他不要气馁,耐心答题,继续考好后面几场试。总以为名落孙山,不料发榜时,他竟名列第一。喻老很幸运,因为那位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词学大师龙榆生,监考官则是艺术系花鸟画教授、诗人施则敬。由于两位素不相识的教授力荐,喻老才得以破格录取。进校后,在龙榆生、施则敬两位大师的直接指导下,后又得到著名画家吕贞白教授亲授,他的诗词、书画技艺大进。
1949年底,喻老经组织安排,随陈望道先生一起到复旦大学工作,他才华横溢,一度为校办主任秘书,与陈望道、苏步青两位校长共事多年。其间,他还力主创办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首推德高望重、书艺高超的朱东润教授任会长,喻老继朱东润教授后,担任会长多年。王蘧常、朱东润、周谷成、郭绍虞、伍蠡甫、吴剑岚等书画大家都名列其中。2005年,适值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举办了书画展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百年墨香”复旦大学书画集》,序言由时任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会长喻蘅撰写,集中刊登了喻老一幅山水画,我的一幅诗书条幅也作为复旦校友参展并收录作品集中。“旦复旦兮春得秋,百年复旦誉神州。今来访学逢嘉庆,大快平生夙愿酬。”因为当年高考时,我一心想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和南京大学哲学系。后到南大社会经济学研究生班和复旦新闻学院都深造了一回,也算了却自己平生一大心愿。这本作品集共收录马相伯、陈望道、苏步青、王蘧常、伍蠡甫、朱东润、李岚清、吴(羊攵)木、吴剑岚、周谷城、柳曾符、夏征农、郭绍虞、喻蘅、楼鉴明、潘良桢等97位复旦名流的书画作品。复旦学子中于右任、罗家纶辈亦以书画垂声校史,蜚声中外。
在复旦时,我经常去喻老家求教,喻老曾题书赠我《宋拓第一圣教序》,此帖用线装珂罗版双层宣纸精印,民国十六年一月初版、民国十八年八月再版,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国难后第五版,为商务印书馆印刷发行,弥足珍贵。更可贵的是喻老在此帖扉页上用毛笔写给我的一段题跋:“光年诗家并精八法,蒙惠临寒斋,纵谈诗书,见解深僻,至为叹佩。论及怀仁集书之精,欲取此径以资深造,惜当(今)草坊间佳本难求。余适存有影本数种,乃至此天游化人藏本以赠。乙酉初夏,八四叟喻蘅识于复旦玖园之寓宅。”喻老在此帖后面题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书法瑰宝,宋元明清以来若米赵董文诸大家无不师承,惟以明清翰苑科第所重,遂有院体之目并罹俗媚之诮,其实此碑集字结体峻拔,神韵朗物,风骨天然,远迈兰亭习者,自俗自媚,于碑何涉。丁巳夏日。”喻老两段序跋书法文字都写得非常精致雅致,并都钤印,不失为完整优美之佳作。
2005年,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策划编辑、中青年名家诗词集,在特邀的全国40多位60岁以下中青年名单中,江苏仅我和钟振振老师名列其中。钟老师是南师大教授,为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和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因我自1998年初出版诗书画选集后一直想出本诗词专集,故黄君兄来函约稿便欣然允诺编辑出版《丘溪吟草》。在后记中,我在感谢的恩师中,喻老放在了第一位。诗集中有喻老为我题书的四首诗:“乍读丘溪病眼开,江山文藻见真才。诗中情韵消炎暑,疑是冰山海上来。(借用原集中句)”“君诗与画得天倪,智水仁山各异姿。揽胜登临入化境,诗中有画画中诗。”“羡君欲振诗书画,三美而今遭谤豗。大作堂堂堪示范,不随流俗炒传媒。”“南徐自古风云地,北固楼台天下雄。隽助江山诗骨劲,滔滔砥柱海门中。(王荆公金山诗有“谁令天作海门山”之句)”此四首题诗后还有一段跋文,除对我褒扬鼓励外,更多的是嘱咐我要为振兴诗书画多出力。喻老是诗书画通才,且擅篆刻,为典型的诗书画印四绝兼擅的中国传统文人。
他曾赠我自署的《诗书画缘》作品集。集中收录喻老题画及师友论诗、书、画、印艺事唱和研摩之作,分甲、乙、丙、丁四稿各百首。其才情学识令人叹为观止。喻老诗之特点,可用新、真、诚、蕴、活、趣六个字来概括,喻老喜画墨竹,又擅山水。他的墨竹师法乡先贤郑燮,又曾向申石伽老人请益,而自成一格。他的山水继承黄宾虹的笔致,又有油画的意蕴,特别耐人寻味。喻老的书法是原汁原味的圣教序,隽秀挺拔。其篆刻也充满金石味与书卷气。
喻老《诗书画缘》扉页为周退密先生题诗手迹,后面大都为喻老自己的诗书画印作品。喻老赠我《诗书画缘》后第二天一早,我便在复旦宿舍中吟得《步周退密先生韵赠喻蘅老》 四首绝句:“与可东坡去已遥,缶翁白石逐前潮。而今谁踏长江浪,海上喻公胜板桥。”“几度玖园夜叩门,缥缃翰墨溢清芬。宴谈每至会心处,耄耋诗翁满目春。”“诗书画印一通儒,笑傲艺林正气扶。文采风流名海上,才情学识仰醍醐。”“春兰春竹乐长春,空谷幽香泽润身。更起危崖三百丈,一天风雨动灵筠。”此四首诗请喻老过目后,喻老非常开心,他笑着对夫人说:“耄耋诗翁满目春”这个“春”字用得好,非常传神。说实在的,与喻老交谈是件非常开心愉快的事,每当谈及会心之处,喻老总有种特别的眼神,令人难以忘怀,这充满青春活力般的眼神,将时刻激励我在诗书画艺术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师友妙联我击赏
高 扬
近日有幸拜读了两位联坛高手合作而成的一副对联:
胆大画奇,艺术叛徒刘海粟;(蒋光年)
情深意笃,丹青知己蔡元培。(郭殿崇)
上联正面泼墨,直接写出刘海粟的艺术成就和个性特点;下联侧面着笔,借一代巨匠对海粟先生的深情厚谊,烘托出艺术大师的非凡。
胆大画奇,艺术叛徒刘海粟。蒋光年先生的出句有根有据:
刘海粟1914年在自己创办的上海美专破天荒地开设了人体写生课,可谓“大胆”,其画的艺术魅力中自然含有“奇妙”之处;“艺术叛徒”起初是别人对他的攻击之词。1917年,上海美专成绩展览会,陈列人体习作,某女校校长看后谩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后来,刘海粟干脆以“艺术叛徒”自号自励,一如西方“野兽派”之先例。
情深意笃,丹青知己蔡元培。郭殿崇大师的对句史实作证。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的实践,面对纲常礼教,斩钉截铁地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其对年轻艺术家关怀呵护世人皆知,绘画大师刘海粟是受其恩泽颇深的一位。海粟先生在回顾自己艺术生涯时,曾言:“我虽未从他受业,却得到他的大力支持,方能在绘画和艺术教育事业方面,获得一点成就!”刘海粟给蔡元培先生信中这样写道:“尝自傲生平无师,惟公是我师矣,故敬仰之诚,无时或移”。并对朋友说“世无蔡元培,便无刘海粟”。同样,刘海粟大师也积极用行动将蔡先生的理想变为现实,1919年即响应蔡元培之号召,在美专招收女生,开中国男女同校之先河。
蔡元培先生不但是给予刘海粟大师呵护的人,更是其人其作的知音者。蔡元培先生为《中国画苑》和《西洋画苑》所写序中道:
中国习图画之术已数千年,西洋图画之输入亦已数十年,而为有系统之介绍者尚少。刘海粟先生素以艺术叛徒自命,所作皆表现个性,迥绝恒蹊,兹应中华书局之请,编成《中国画苑》、《西洋画苑》各两册,记事插图,钩玄提要,虽不能不发挥其个人之特见,而于每一时期中适应时期之名家与杰作均不设其优点,作读者不至为编者一人之意见所囿,诚善本也。
两位先生之间发生的另一故事,亦可证明他们关系之密切。
刘海粟过四十岁生日时,极少有人知晓。而蔡元培得知后,赠送了一副寿联:
海粟先生四十岁大寿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
名副其实,何虑无闻。
蔡元培敬祝
凭上而观,“情深意笃,丹青知己”八字不虚!
再赏师友合作之联,蒋光年先生出句自然、准确,大师郭老应对工稳、恰切。由上文蔡、刘二人的交往故事中看出,这副对联的内涵确实丰富,值得细细品味。而联语在形式上的艺术特点,亦颇有学习之处。上下联对应之句尾、句脚、句内节奏点的平仄安排得非常和谐,引用、自对等手法运用自如。人们常说“出对容易对对难”,郭老以“丹青知己”应对“艺术叛徒”,势钧力敌,旗鼓相当,而那前一分句里的“笃”字,我以为比“厚”来得更丰满、浓烈、切实,读音上也更有力度。整副联真可谓珠联璧合,令人称善。
撰联有乐,品联又何尝不是一乐?
喜客泉记
戴永兵
余久闻茅山有喜客之泉,虽在桑梓,然无缘一睹也。时届戊子仲春,应茅山道友相邀,畅游仙境。其宫观殿宇,各呈其妙,或依山取势,吞吐大千,或深邃幽远,蜿蜒曲折。洞壑相通,佳木馥郁;上清仙境,福地洞天。 出华阳洞西行数百米,过句曲桥,有涧纡婉,水积为潭,砌石围岸,潭上轩榭相连,错落有致,映射池中,恍梧宫之出世,疑虚阁之倒悬。潭中金蟾衔币,睥视红尘。入牌楼,南行数十步,青砖盘路,苍苔暗点,兰芷丛杂,嫩青葳蕤。新篁斜出瘦石,名木扶摇春风。凉意袭人,渐远追名逐利之香火,道乐缭绕,已见清心寡欲之幽谷。谷中藤萝蔓生,披挂危崖,天葱菖菰,点缀溪谷。幽风拂之,偃仰起伏,惊鸟掠之,纷红骇绿。 泉池方圆丈余,深三尺许,列茅山十九泉之首。古木蓊葧,荫蔽其上,片石以为岸,参差错卧。琢岩为渠,渠宽尺许,长十数步,流水高寸余,泉流织纹,平布轻缓。泉水溢出者皆由此出,终年不竭,东堕幽谷而成瀑,其响如玉盘移珠,如泣如诉,若断若续,共仙乐之飘渺,若鸣琴之雅奏,泉流不息而鸣声不止。池水清洌见底,绝草无鱼。游人每至泉边,击掌弄声,有串串如玑珠者循岩而出,细似蟹眼漱沫,巨若骊龙吐珠。声愈响而串愈盛。乃至溅玉喷珠,如腾如沸。人静而珠止,实天下一大奇观也。 泉眼无心,安知人之喜恶哉?随人之喜乐而呼应,或鼓或息,令客喜而自悦,孰知人之喜泉亦或泉之喜客乎?此如粤之贪、廉二泉,贪者饮廉而尤贪,廉者酌贪而尚廉。善恶存一念,悲喜皆由人,其致一也,感而为之记。
社课作业点评几则
一、壬辰冬课选评
雪夜归人(月映疏篁)
灯前谁识老来身,飞雪流风影亦沉。尚有梅花能厚我,夜深斜绽一枝新。
【于文清评】深情婉转,诗家本色语也!
雪夜归人(成斋)
溪头解缆东复东,渔火寒星渐入窿。
忽报停舟犹未问,舷边雪送打头风。
【于文清评】请画师作“寒江舟泊图”可也!
雪夜归人(小妖尤尤)
初停霁雪倚窗台,闲把阶前足印猜。
可是奔劳生计事,方才缓步夜归来?
【于文清评】清新平白,信手拈来!
新游子吟(崇明真人)
年近念双亲,堂前月色贫。
天寒山水瘦,风雪夜归人。
【于文清评】不独得唐人五言三昧,个中自有深情在焉!
二、癸巳春课选评
忆汉月 早春回乡(帅克)
漫步溪桥,徜徉柳岸,伫望田野,有梅香冉冉,麦浪滔滔,荠花点点,正是春归时候。
春早早春春早,已是梅香先绕。满园桃李倚东风,荠顶又簪新巧。
杨柳岸,依旧是、鹊巢高挑。转头千树翠围深,风絮独催人老。
【凉风评】以奇句开篇,先声夺人。上片所写,春意盎然,一派生机。下片以“依旧”二字转,再合以“独催人老”,于写景之中,寓有时光荏苒之叹。以奇始,以正收,较有趣味,小序本美,然与词相较,竟有喧宾夺主之叹。
郑为人兄以“相约不惑”书法四人展作者为原型,作“烹茶待客图”,因题一绝(于文清)
金焦一带春来早,江上烟波人未老。
写入烹茶待客图,花开花落知多少。
【昆阳子评】此诗虚实相生,既为眼前所见,亦为画中所绘。第一句为江边景,不细作,只点出金焦二山,但着以早春之色。第二句为江上景,由近及远,与第一句画面相互补充,形成平远之美。崔颢《黄鹤楼》“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缀以“人未老”三字,点出人物年龄,贴合“相约不惑”主题。第三句为全篇关钮,包含三层意思,颇见转折之妙。一是转而将前面内容写入图画中,完成了眼前景向画中景的转换;二是点破题目中的《烹茶待客图》;三是交代了人物的活动,是在烹茶待客。第四句,既是画中,又似眼前,呼应一二句的春与人,亦落实之人不惑之年的感慨。通篇层次清楚,转合有度,而诗境清空浑莽,运笔徐疾有致,最为值得学习借鉴。
癸巳正月初十,金山佛印书画院禅诗禅画展开幕,时雪霁初晴(于文清)
江天春早墨华新,快雪时晴集众宾。
堂上忽闻狮子吼,浮屠旭日正圆匀。
【昆阳子评】此诗贵在身份得体,用语妙合,而又见宽仁心肠。第一句“早”、“新”,直接破题,写出其时其事,不见半点拖沓。第二句补写雪晴之景,引出书画活动。《快雪时晴帖》是晋王羲之书法名作,这里是书画展,妙手偶得,拈来入诗,既写实,又多一层故事,最是妥帖自然。第三句写座中交谈,用“狮子吼”,既热烈雅健又贴合人事,应景写实,两相得宜。而着以“忽闻”二字,顿生摇曳,亦可圈点。第四句以“浮屠旭日正圆匀”作收拾,亦眼前景,而能彰显佛法广大,诗心慈悲。通篇既有座中喜气,亦见普天下之瑞气,而绝无半点俗气。先生曾讲:“念佛成佛,思魔成魔。”学诗正不待穷而后工也。
探春令(风中飞羽)
早春印象最深,莫过拜年。年齿渐长,年味渐无,渐厌矣。
才开柳眼,未销残雪,春寒犹峭。寻芳此际还疑早,正初日、江头照。 逢人只说些子好,逢人开口笑。也贺新、也祝康宁,争似学舌鹦哥巧。
【昆阳子评】词不必清空,亦不必雄浑,但须能雅正。上片写初春之境,寻芳一句,似实写,只是缺少诗心,虽真而不取,可以不说。下片只是写应酬,写厌倦之情,如能翻转出去,于结尾处,或荡开或振起,以照见诗心,使之不流于屑屑,方觉为上。飞羽于诗词,结尾多因就真而趋弱,似为误区。结句不一定高调,雄壮之外,亦有清刚、古澹、飘逸……,要有自己面目。但不论如何面目,都离不开裁剪与熔铸,都需要作者精心付出。汪玢老曾期勉说:“一经出手,千锤百炼,以期传世。”写作不以传世为目的,但创作每首作品的时候,要有精品的意识,否则只是手熟,可以不作。
癸巳初九夜大雪(玉琼)
瑞雪趋时至,开门纳吉来。
平铺到瑶砌,况值绽春雷。
岁首先施泽,天心不待猜。
眼前且寻趣,莫让老庭梅。
【昆阳子评】此诗首联开门见雪,而着吉瑞之词,二联写开门所见,三联写心中所感,呼应首联,四联写所为以见性情,章法贯注而下,是可取处。中间两联对仗不工,是不足处。如二联能似三联之流转,三联再用之以工对,那么效果会好许多。二联绽春雷,不通顺,也无意义。四联眼前且寻趣,当还局限于游目骋怀,似不若“且寻眼前趣”之奋不顾身。“莫让老庭梅”话只说了一半,缺独领风骚的一半,如能在本句或前面一句里想法补齐,则更是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