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快雨堂】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38) ---- 历史上的今天。7.20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8&id=7762)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0:38 -- 历史上的今天。7.20 1969年7月20日 人类登上月球 登月先锋: (自左至右)尼尔-阿姆斯特 朗、迈克尔-柯林斯和埃德温-奥尔德林 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连同它的三十六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在飞船上的是民航机长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两个空军军官小埃德温-“嗡嗡叫”奥尔德林上校和迈克尔-科林斯中校。土星号的第三级把他们送进了一条一百一十八英里高的轨道。把一切工作系统检查了两个半小时之后,他们再度发动了第三级火箭,这使他们获得了每小时二万四千二百四十五英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大气层向二十五万英里外的月球前进。 在离地球五万英里处,科林斯操纵名为“哥伦比亚”的指挥舱,使它与称为“鹰”或简称L-M-的脆弱的登月舱正面相对。“哥伦比亚”和“鹰”互相一钩住,土星号的第三级就被抛弃了。航行的第二天,星期四,他们开动了“哥伦比亚”的发动机,使他们进入到星期六就可以在月球背面六十九英里之内的一条轨道上。在肯尼迪角时间星期五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爬过两个运载工具之间的管道,进入了登月舱“鹰”号,那天黄昏,宇航员们就进入了月球的重力场。这时他们离月球已不到四万四千英里,速度越来越快了。 星期六下午,他们把速度降低到每小时三千七百三十六英里,进入了绕行月球的轨道。航控台(它们与设在休斯敦的国家宇航局载入宇宙飞船中心联系的无线电报机)于7月20日星期日上午7点零2分钟叫醒他们,因为这一天是预定在月球上着陆的一天。在“鹰”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登月舱着陆用的四条难看的腿伸展出去。航控台告诉他们说:“你们完全可以驶离船坞了。”于是,登月舱就和“哥伦比亚”分开,这时阿姆斯特朗说,“‘鹰’已经长了翅膀了!”下午3点零8分,他发动了宇宙飞船的引擎,于是他们朝着月球上的静海飞去。 他们在离月球表面九点八英里处进入了一条低轨道,在一片可怕的满是高山和火山坑的月球荒野上飞行。这时,休斯顿的一部计算机开始在他们的仪表盘上闪光,向他们发出警报。现在已如此接近目的地,他们当然不能回头,于是他们就根据在休斯顿的一个青年指挥官员的指示向前飞去,阿姆斯特朗掌握着操纵器,“嗡嗡叫”奥德林不停大声读出仪器上显示出的航行速度和高度。他们在下降的最后时刻,遇到了一些麻烦。当阿姆斯特朗发现他们将落在广阔的不可接近的西火山坑(因处于他们的目标之西四英里处,故有此称)时,“鹰”舱月球之间的距离已不到五百英尺了。他向那火山坑外面飞去,但这计划外的延长旅程,意味着他快要用完燃料了;他必须立即作出决定,要么转向那边去,要么冒坠毁的危险。就在这一刹那,他前面的仪表盘上发出两道白光,显出接触月球字样。“鹰”舱已经着陆了。 他说,“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着陆。”这时是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东部日光节约时间下午4点17分42秒。 把仪器检查了三个小时之后,两个宇航员问休斯顿,他们可否省去预定的四个小时休息时间而就在现在下机。休斯顿回答说,“我们支持你们这一行动。”他们穿上了价值三十万美元的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舱内的压力。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从九级的梯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级阶梯上他拉了一根绳子,打开了电视照相机的镜头,让五亿人看到他小心地下降到荒凉的月球表现上去。 他的九号半B的靴子接触到了月球表面,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时是下午10点56分20秒。他拖着脚步在地上走来走去。他说,“月球表面是纤细的粉末状的,它象木炭粉似的一层一层地粘满了我的鞋底和鞋帮。我一步踩下去不到一英寸深,也许只有八分之一英寸,但我能在细沙似的地面上看出自己的脚印来。” 阿姆斯特朗把那细粉放一些在他太空衣的裤袋里。接着,在他下舱后十九分钟,奥尔德林走到他身旁来说,“美呵,美呵,壮丽的凄凉景色。”阿姆斯特朗把一根标桩打入土里,把电视摄影机架在上面。样子象蜘蛛的“鹰”舱离镜头六十英尺远,正处于电视图象的中央,它后面就是外层空间的永恒的夜。这里的重力是六分之一个G,仅及地球上重力的百分之十六点六。电视观众们看到这两人象羚羊似的跳来跳去,并听到奥尔德林说,“当我要失去平衡的时候,我发现恢复平衡是十分自然而又非常容易的事。”他树起了一面三英尺长五英尺宽的美国旗,它是用铁丝缚在旗杆上的;奥尔德林向它行礼。他们还存放了一个盛有七十六国领导人拍来的电报的容器和一块不锈钢的饰板,上面标着下列字样:“来自行星地球的人于纪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这里踏上月球。我们是代表全人类和平地来到这里的。” 与此同时,全世界都在注意月球。从澳大利亚到挪威,从堪萨斯到华沙,人们将耳朵贴向收音机,或从电视上收看重大事件。据估计,电视观众约有6亿人,占地球上人口总数的1/5。即使在同美国不友好的国家里,这一登月任务的新闻也由电台以赞赏的态度或者至少以公正的态度进行报道。 开罗广播电台将阿波罗登月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伦敦的一位律师秘书将此举说成为“简直太了不起了”。女演员吉纳-劳洛布里吉达说:“这决不是娱乐行业的表演。”但是,“我今天在电视中看到的将会水远是最出色的。” 按计划,第一次月球旅行将持续不到一天的时间。登月舱将于明天下午1时55分从月球起飞。在指令舱飞回地球之前,它将被抛弃掉。 他们一面收集五十来磅石块供科学研究之用,一面测量他们太空衣外面的气温:阳光下是华氏234度,阴处是零下279度。他们摆出一长条金属箔来收集太阳粒子,架起测震仪来记录月球震动,还架起反射镜来把结果送给地球上的望远镜。他们在半夜里回到“鹰”舱,总共在月球上停留了二十一小时又三十七分钟之后,发动引擎离开了月球,(航控台说:“你们可以起飞了。”奥尔德林说:“对!我们是这条航道上的一号机。”)返回轨道之后,他们就和呆在“哥伦比亚”里的柯林斯会合,柯林斯把两个飞行工具重新钩在一起。他们就从管道里爬过去和他呆在一起,“鹰”舱则被放走而飘入太空,最后将坠毁在月球上。 上午1点56分,柯林斯使“哥伦比亚”朝向地球,就发动引擎,使指挥舱摆脱了月球的引力。回程需要六十个小时。那天晚上,宇航员们通过电视送到地球上来一幅摄自十七万五千英里外的地球本身的照片。奥尔德林说:“坐在这里看着地球变得越来越大而月亮变得越来越小,这情景多美呵。”阿姆斯特朗说:“不管你航行到哪里,回家总是好事。”星期四,他们以每小时二万四千六百零二英里的速度航行,在太平洋上空五十七英里重新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在这一阶段的最关键时刻,宇宙飞船的挡板被四千度的高温烤焦了。云把指挥舱包围起来,因此无线电联系中断了三分钟。 守候着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的雷达已探测到正降落的“哥伦比亚”在十三点八英里外,在三个八十三英尺的橙色和白色的降落伞下疾降。接着,这指挥舱就溅落在海面上,激起六英尺高的大浪,并倾翻了。但经舱内三人努力把舷边的气袋充了气,就立即使它恢复了平衡。“大黄蜂”号上起飞的直升飞机在头顶盘旋,引导这只飞船开往目的地。尼克松总统在舰桥上挥动双筒望远镜。舰上的乐队吹奏起了“哥伦比亚,你是海上明珠”,在整个美国和许多外国城市里,教堂钟声四起,气笛长鸣,汽车驾驶人都按响了车上的喇叭。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是踏上月球的第一 人,他在月球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宇航员埃德温-奥德林在月球上漫步 月球上的宇航员 美国“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从月球地平线升起的情景 阿姆斯特朗将美国国旗带上月球,然 而这项成就将造福世界上所有的人 “阿波罗11号”几乎完全按计划返回 地球,于7月24日在太平洋上溅落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0:58 -- 1900年7月20日 齐柏林飞艇首次飞行 1900年7月20日,由德国的弗迪南德-冯-齐柏林伯爵设计并制造的一架飞艇今天在腓特列港附近进行首次飞行。这架飞艇是在康斯坦斯湖上漂浮的1个飞机棚里制造的,飞艇上有1个用金属丝缠着的铝壳,铝壳外面裹着装有16个氢气囊的棉布。两台16马力的发动机使飞艇速度达到每小时14英里。美国内战期间,在联盟军队服役时,冯-齐柏林曾第一次乘气球升入空中,1891年以来他一直从事飞艇的研制工作。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1:09 -- 1903年7月20日 教皇利奥十三世去世 教皇利奥十三世 1903年7月20日。教皇利奥十三世今天去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像在25年的教皇生涯中一样,显示出从容和献身的特色。 利奥教皇原名佩奇,1837年取得圣职,1846年被指定为佩鲁贾教区主教,7年后,教皇庇护九世授予佩奇枢机主教之职。任职期间,佩奇在教育领域里成绩显著。教皇庇护九世死后,68岁的佩奇于1878年当选为教皇,成为教皇利奥十三世。 恢复世俗权力、团结基督教徒、解决阶级冲突是教皇利奥十三世的三项目标。在他于1901年所作的关于基督教民主主义的教皇通告中,他给予天主教徒“一些训谕,以便使他们的行动范围更大,对公众更有益”。 新教皇乘马车外出归来教皇利奥八世去世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1:18 -- 1906年7月20日 7月20日条约给中美洲带来和平 1906年7月20日。在美国的促使下,危地马拉与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签署了和约,从而结束了双方之间的战争。墨西哥政府在这次困难重重的谈判中起了关键性作用。这次谈判促成了和约在中美洲海岸附近的美国巡洋舰“马布尔黑德”号上签字。 7月14日,萨尔瓦多军队在普拉塔那战役中获胜,危地马拉军队损失惨重,死、伤和被俘人数达2000名,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同意美国居间调停。洪都拉斯同萨尔瓦多结成联盟共同抵抗危地马拉,因危地马拉在5月份这两个国家发生骚乱时趁机入侵。尼加拉瓜宣布中立并否认了对联军进行援助的报道。 卷入这场战争的所有国家都特别感谢美国及墨西哥总统对于结束冲突所给予的帮助。罗斯福总统非常满意,但在通过正式渠道获得条约签订的消息之前,他拒绝加以评论。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1:31 -- 1917年7月20日 克伦斯基成为俄国总理 克伦斯基仍将努力进行战争 1917年月20日。一位律师兼非马克思主义劳工组织的前任领袖接替了李沃夫的俄国临时政府总理职务。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仍担任陆军和海军大臣的职务,他是在国家一片混乱之际登临领导职位的。 1917年7月1日作为陆军大臣的克伦斯基指挥发动了一场向在加利西亚的奥地利军队的进攻。战斗开始时他们获得了胜利,但昨天遭到了德军的拼命反攻。俄军目前正在溃逃。 在过去的两周里,数千名乌克兰人反叛,要求自治。乌克兰是俄国的粮仓。临时政府不会轻易地将它放弃,也不会允许很多其它渴望独立的少数民族地区做出类似的事情。 面对混乱的局面临时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他们引进了陪审团审讯制度,允许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答应全部赦免政治犯和宗教犯,给劳工组织以罢工的权力。但是这些都没有超出人们过去要求过的权利。仍有大批群众涌向街头,愤怒的喊声仍很高涨。 克伦斯基这天下午收到了一封从乌克兰激进社会主义团体打来的电报。电报说他们愿意制止内战。尽管劳伦斯在上午一次暗杀行动中受到枪击,但他收到了电报后觉得宽慰多了。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1:47 -- 1918年7月20日 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胡适 1918年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第三十一号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文章说: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现在中国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种某种主义来欺人了。罗兰夫人说,“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听的主义,都有这种危险。 为什么谈主义的人那么多?为什么研究问题的人那么少呢?这都由于一个懒字。懒的定义是避难就易。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去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1:56 -- 1923年7月20日 墨西哥起义者比利亚被害 弗兰西斯科-微亚又译比利亚,1877年生于墨西哥圣胡安德尔里奥,出身债务奴隶。1910年在奇瓦瓦州领导农民起义,成为推翻迪亚斯独裁政权主力之一。1911年攻占胡亚雷斯城。同年11月6日,马德罗就任总统,违背诺言,不进行土地改革,且下令解散农民游击队。微亚拒绝执行这一命令,继续领导农民夺取土地,曾把北墨西哥特拉索斯家族1700万英亩土地分给农民。1913年组成农民起义军“北方师”参与推翻韦尔塔的斗争。次年,与萨帕塔一起率军进占首都墨西哥城。1915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卡兰萨进袭农民军,微亚被迫撤离首都。1916年,率军抗击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后又领导游击队反对资产阶级政府。1923年7月20日,在奇瓦瓦被卡兰萨的追随者暗杀。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2:05 -- 1927年7月20日 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南昌暴动 1927年7月20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叶挺、聂荣臻、吴玉章、林伯渠等在九江召开会议。会议认为由于张发奎的动摇和右倾,使中共原来利用张发奎统一指挥其全部兵力南下占领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打算已很难实现,而且即使能回广东,中共也必须会成为张、汪联盟的牺牲品;军事上也已到了极严重的时期,中共在第二方面军中的部队有被三、六、九军包围消灭的危险。 会议认为中共应该抛弃依张政策,决定独立的军事行动;决定在军事上于南昌集中,运动第二十军,实行在南昌暴动的计划。会后,即将上述意见向中共中央报告;李立三、邓中夏赴庐山,和瞿秋白、鲍罗廷、张太雷等商议,瞿等表示“完全赞同这项意见”。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2:54 -- 1936年7月20日 黑海两海峡公约订立 1936年7月20日,《洛桑和约》各签字国在瑞士蒙特勒城签订《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黑海海峡(即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它们之间的马尔马拉海)长期是东方问题的一部分。1923年7月土耳其和英、法等协约国达成《洛桑和约》,规定了黑海两海峡的非军事化状态。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威胁到土耳其的安全。土耳其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1936年7月20日,苏、英、法、土、保、罗、南、日、希、奥十国在瑞士蒙特勒签订了解决黑海问题的公约,该约规定:海峡通行与航运自由;各国商船在平时和战时可以自由通过海峡,但战时土耳其有权禁止与它作战的国家的商船通过;在战时,如土耳其中立,交战国军舰不得通过海峡;如土耳其参战,或土耳其认为遭受战争威胁时,允许通过与否完全由土耳其政府决定。公约还对黑海国家与非黑海国家通过海峡的军舰的吨位数作了明确规定。 公约把国际委员会对海峡的监督权移交土耳其政府,取消海峡地带不设防的限制。这是土耳其外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
|
-- 作者:桃花主人 -- 发布时间:2005/7/20 9:53: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