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快雨堂】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38) ---- [原创]小弹《史记》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8&id=17348) |
-- 作者:零落王孙 -- 发布时间:2007/9/8 11:12:41 -- [原创]小弹《史记》 余尝读《史记》,期年之后复取观之,固不能减余之爱。尤其是《屈贾列传》,确实不输屈原、贾生之笔力,不愧“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虽品读不下十次,未有不击案以为绝者也。夫《史记》者,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若再行褒奖,也不过是走前人的老路罢了,拾人牙慧,难出新意。不才便斗胆管中窥豹,从《樊郦滕灌列传》及《刘敬叔孙通列传》中略为取证给太史公提些建议。 叔孙通传中将叔孙通写成了一个上下其手,见风使舵的狡黠之士。然而,结合《汉书》来看,叔孙通其实是个善于某大事、办实事的儒生;而《史记》中却下重笔议其三番易主之事,且加入了主观感情,难免给人以过度的引导。至于传中写到叔孙通先不荐诸儒而后荐之于当荐之时的事,强调了儒生们收到赏银后对叔孙通的讨好,十足是前倨后恭之态;行文中又将叔孙通置于众儒中一员的位置,这样就使叔孙通的形象大为降低,与市井争利之徒无异。这显然不及《汉书》中整顿礼仪巩固皇权的形象来得充实、全面。 比之于叔孙通的暗贬,太史公又似乎过于维护灌夫了。从太史公的叙述中,我们看见的灌夫不过是一介莽夫罢了,且有结朋党之嫌;司马公却偏在叙述外另加议笔,说灌夫不畏强权——这里显然带来了的主观色彩,又使前后行文矛盾,算不得好笔法。 隐约可以看出,太史公厚灌夫之“直”,而薄叔孙通之“曲”,却不顾灌夫因“直”误事累友,叔孙通“曲”而维护了国家机器且合乎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古训。太史公厚此薄彼本无可非议,但他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注入笔端,就有曲笔写史之嫌,少不得将人误导。昔孔子著史,以“春秋笔法”为人称道,在下却不以为然:史书关键在于实,在于客观;若史者暗含褒贬,史书就有失其实了。所以近代有贤说中国二十四史不是史,责其不实也;古人也说,“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责其遭人作伪也。所有一切,源在《春秋》,为太史公所承,之后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更将其发扬光大;也难怪《汉书》《史记》对叔孙通描绘不一了。陈寿之父为诸葛亮之子所贬杀,寿便在史中给诸葛一家打了折扣。连陈寿都可作此大伪,后世庸史又以何论?而这一切,莫不始于“春秋笔法”和“太史公曰”啊!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7/9/8 16:18:08 -- 史记为无韵之离骚,除了客观叙述,,又有太史公许多个人感情在里边。个人好恶,足可与后人品评。 |
-- 作者:叶天龙 -- 发布时间:2007/10/25 11:23:32 -- 以下是引用昆阳子在2007-9-8 16:18:08的发言: 本无真理。好恶之心,人者见人。不必强求。
史记为无韵之离骚,除了客观叙述,,又有太史公许多个人感情在里边。个人好恶,足可与后人品评。 |
-- 作者:钝笔无锋 -- 发布时间:2008/2/18 22:27:28 -- 历史是个小姑娘。个人著史,必有自身情感杂于其中,难免偏颇,太史公能免乎?《史记》光辉,文笔修辞亦其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