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快雨堂】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38) ---- 为君歌一曲(为《我住长江头》谱曲,请大家欣赏)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8&id=15899) |
-- 作者:张智深 -- 发布时间:2007/1/6 0:37:20 -- 为君歌一曲(为《我住长江头》谱曲,请大家欣赏) 君住长江尾,朝朝江水流。为君歌一曲,我住长江头。 ###############################附歌曲《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词 张智深曲(并配和声) 可进入http://yc.5sing.com/detail.aspx?sid=40284听歌。此歌作于1993年,曾在1994年中华诗词研讨会上饶会议期间的联欢会上演唱。此歌旋律简单且优美,雅俗同赏,希望能在诗友中间传唱起来。 |
-- 作者:白羽仙客 -- 发布时间:2007/1/6 10:41:48 -- 也不能白欣赏,简单说说个人听后感:) 1、很高兴拿俺老乡词来示范(李属今山东滨州市人,实实在在我的老乡,绝非强拉关系~) 2、从最初接触这个词时就一直认作“共饮长江水”而听到歌里唱的是“同饮”不知是不同版本差异原因还怎么的(现在书本上好些古词句常见略有分歧不能十分确定的,此处不知是属于这情况还是编曲时疏忽了。。) 3、旋律上,和声处理的似不是很妥帖,稍觉糟杂且喧宾夺主(个人不洞晓作曲,但喜听歌,只是站在一个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看,到没什么理论依据。) 另:以前听广播时曾听到过现代人谱的曲子演唱过此词的。演绎者也是男性,古色古香,雄厚中带和婉的配器(可惜打开收音机时只听到最后一句,也正是上边说的那句。相形此版本曲子觉舒服的多,也觉与词境更妥帖。个人曾来网上搜索,但没搜到) 很久前就一直在想,如能选些今人诗词佳作重新配曲,为诗词之振兴或也是一条不错路子。当然这需要通晓音乐的诗词作者。可惜自己不懂音乐不能作到,不想张兄竟通此道。 (古词原曲已失传,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再者即便古原曲能被整理出来,恐怕也不能尽和现在流行因素,不利于传播推广。诗词若想重新振兴传播是必然的,途径自然是殊途同归的吧。。) |
-- 作者:张智深 -- 发布时间:2007/1/6 14:39:29 -- 谢白羽兄赐赏! 应该是共饮,待机改之。 在歌曲高潮处,伴唱的声音压过了独唱,过于嘈杂。这是因为我对用的音乐软件不大熟悉,只能调整体音量,还不会调节录音局部片断的音量,以后熟悉熟悉就好了。此歌没作伴奏MIDI,纯用人声来烘托,二胡也是点缀一下,并且是我自己拉的,和声也是自己配的,所以不花一分钱就做成了伴奏。这对于没有MIDI设备和录音棚仅有一台电脑而又不想破费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办法。但是效果就要差一些了。 青主谱曲的《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在以音乐界最广为人知的艺术歌曲,声乐教材里都收这首歌,但旋律并不太好,且较难唱。 诗词歌曲想要流传,最基本的要求是好听好唱,这其实极难做到。其次,诗词应是尽人皆知的名作,否则无人理会。我尝试过把某个大诗人的名句集在一起谱曲,也是个好办法。我曾集李白的许多名句谱了首歌名叫《君不见》,极受诗友欢迎。 |
-- 作者:白羽仙客 -- 发布时间:2007/1/6 18:14:46 -- 对这种于诗词带有开拓性的尝试精神先鞠一躬:) "诗词歌曲想要流传,最基本的要求是好听好唱,这其实极难做到。" 个人虽不洞晓乐理,此点到也早已会得. 一首好音乐作品的产生流行我想也应和写诗填词一样,得词工乐美"妙手天成"此外还得加一个恰如其分的演绎者,缺一不能.就今流行歌曲想来,流行因素里十分更是依仗八分旋律功劳. 何况得以成功往往还杂有很多演唱专业技巧和功底的原因,故要进一步作到叫一般人喜唱易唱,创作难度与成功几率可想而知. "其次,诗词应是尽人皆知的名作,否则无人理会。" 东坡<水调>易安<一剪梅>等古词现代版想想演绎的已经算比较深入人心. 不过相对现代同一类题材歌曲现时作词的那种,比较听来总觉有点不能够自然与和谐--旋律处理总觉压抑放不到十分动心之处,其中固然有作曲者水准原因,但我想更可能与古今音乐配词方面本身的差异有关(词初期本就有过给诗句加字以就泛声那一套,其后更是摊破、减字花样层出。这些想兄比我熟悉。当然古词唱法与现在流行音乐不属于一系类,好象与昆曲有所渊源。又如京剧剧种讲究“以字行腔”的要求看,个人确不知古人度曲时词这种文艺形式的实际旋律要求及演唱音乐效果,但左右是个音乐与字词的协调关系)如今既要保持原词牌字句的完整性不加以增衬或删减字面且能就于今乐,想来谱曲时又需更费一重周折,因此就比现时作词谱曲更难一筹了。。 “我尝试过把某个大诗人的名句集在一起谱曲,也是个好办法。我曾集李白的许多名句谱了首歌名叫《君不见》,极受诗友欢迎。” 个人到更能希望早一天见到今人填词中的好作品入曲,毕竟今古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异。往往看见有些诗词成熟作者的作品既古色古香不减古味,又很有生活实际感,不似纯粹一些泥古之作,哪怕泥古已到至境,读之依旧“隔靴搔痒”不能动人十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20:17:32编辑过]
|
-- 作者:叩石山人 -- 发布时间:2007/1/6 18:16:56 -- 以下是引用白羽仙客在2007-1-6 10:41:48的发言: 很久前就一直在想,如能选些今人诗词佳作重新配曲,为诗词之振兴或也是一条不错路子。当然这需要通晓音乐的诗词作者。可惜自己不懂音乐不能作到,不想张兄竟通此道。 (古词原曲已失传,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再者即便古原曲能被整理出来,恐怕也不能尽和现在流行因素,不利于传播推广。诗词若想重新振兴传播是必然的,途径自然是殊途同归的吧。。) 白羽兄言,不谋而合。余亦曾在北京的一次诗词座谈会上与诸诗友特别谈起过此想法。 |
-- 作者:白羽仙客 -- 发布时间:2007/1/6 18:36:58 -- 这个帖子算另类,涂红作个省识标记:) 与叩兄握个手:) 一阵子没见,借此地面问兄的好。 |
-- 作者:叩石山人 -- 发布时间:2007/1/6 18:49:15 -- 以下是引用白羽仙客在2007-1-6 18:36:58的发言: 与叩兄握个手:) 一阵子没见,借此地面问兄的好。 哈,同好:) |
-- 作者:当头炮 -- 发布时间:2007/1/10 9:28:20 -- 其实现在的流行歌曲能得以流行,多半得力名星歌手的演唱。这个问题应该着重考虑才好。记得当年中央电视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长城外,古道边...很传唱了一阵子呢! |
-- 作者:成斋 -- 发布时间:2007/1/11 16:54:49 -- 是不错 和声有些高昂了 最后一个“哆”余味少了些改成“咪”且去其和声看看 我也胡批 |
-- 作者:张智深 -- 发布时间:2007/1/11 17:17:12 -- 炮兄所言极是。最好是通俗歌曲,加上红歌星演唱,便有望打响。上边提到的拙作《君不见》,虽是古诗,但是通俗歌曲,演唱者是我省青歌赛金奖冯冬。我觉得此歌有流行的实力,拟找北京的名歌星试一下,争取推出来。可以听听: 君不见 李白词 张智深曲 冯冬唱 若打不开,可进入或点击http://yc.5sing.com/detail.aspx?sid=40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