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快雨堂】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38) ---- 欣賞《瀟湘水雲》之餘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8&id=1123) |
-- 作者:南亭 -- 发布时间:2005/1/19 0:38:57 -- 欣賞《瀟湘水雲》之餘 余近日聽音樂,一直都在聽古琴曲《瀟湘水雲》,手頭有幾個演奏家的《瀟湘水雲》,余不停地輪換著聽,比較著聽,最後基本上就停留在徐匡華先生演奏的版本上了。余欣賞徐匡華先生的主要還是在徐匡華先生對《瀟湘水雲》的理解和把握上。余一直都在說一個問題就是,演奏家準確地將樂譜中的音符、調子傳達出來或掌握一些難度彈奏技巧不難,難是難在如何理解音樂,而將作曲家的思想再現出來。音符、調子的準確傳達在於對樂曲樂譜的熟悉,而純熟的或高超的演奏技巧在於訓練。但對音樂思想的理解和再現就是不可言傳和訓練的了。 《瀟湘水雲》是宋代浙派琴家創始人郭沔的代表作。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後期著名琴家,開啓浙派琴家風格的一代大師。郭楚望一生清貧,嘉泰、開禧年(1201-1207),他在臨安(今杭州)一愛好琴藝的官僚張岩家當清客,張岩家藏有多種譜本,郭沔收益甚大。1207年,離開張家過隱居生活。他一生創作大量琴曲,如《瀟湘水雲》、《泛滄浪》、《秋風》、《步月》等,其中以《瀟湘水雲》最爲有名。現在基本上大家都有一種認同就是此曲郭楚望作于金兵入侵時,他移居于湖南寧遠九嶷山下(瀟水自九嶷山流過),深感國事飄零,樂曲通過對瀟水水光雲影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國事飄零的抑鬱、眷念及對山河的熱愛之情。 曲譜最初見於《神奇秘譜》,共分十段:1、洞庭煙雨 2、江漢舒清 3、天光雲影 4、水接天隅 5、浪卷雲飛 6、風起雲湧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萬里澄波 10、影涵萬象。此曲流傳至後世,有多種譜本,結構也有一些變化。現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聲。 樂曲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蕩漾、煙霧繚繞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調,自第二段從中音區展開,並貫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復圍繞著骨幹音變化發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鬱、憂慮的內心世界。第四段低音區層層遞升的渾厚的旋律,通過大幅度蕩揉技巧,展示了雲水奔騰的畫面,打破壓抑氣氛,表現出作者翻滾的思緒。第五段,樂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區變化再現,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現了第四段的水雲聲,但情緒更爲奔放、熱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氣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兩樂句爲素材移高八度展開,高、低音區大幅度的跳動,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組合,交織成一幅天光雲影、氣象萬千的圖畫,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第十七、十八段是結尾部分,音樂轉入低音區,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後再現的"水雲聲",只是一種無力的餘波,流露出作者內心無限的感慨。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綽、注”技法,集中體現了古琴藝術的"清、微、淡、遠"的含蓄之美,被歷代琴家公認爲典範。 對於《瀟湘水雲》的欣賞,馬如驥先生撰寫的《瀟酒水雲及其聯想》一文作了一個很好的分析,大家在欣賞此曲之餘,亦可參考之。儘管余並不贊同馬先生將《瀟湘水雲》與貝多芬第六交響樂《田園》相提並論,亦不大贊同其文的主要觀點,但余還是很欣賞馬先生對《瀟湘水雲》有獨到的分析和有自己的見解。另外,余雖極討厭“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人們習慣於用政治的眼光來推斷著作的動機,即使對於一些純屬個人感情的作品也不例外,這不是始於當代,而是四來以久。”但就《瀟湘水雲》而言,余還是情願相信儘管郭沔儘管只是一名食客,在南宋的社會條件下,還是會産生憂國憂民,鬱鬱不得志的情感,還是會長噫短歎,彈铗而歌,牢騷滿腹,悲問九天的。因為千百年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就有兩種絕然不同的人格,一種就是永遠成為政客的附庸,另一種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者。而作為責任者的一部分,當其抱負得不到舒展的時候亦就只能長噫短歎,彈铗而歌,牢騷滿腹,悲問九天了。余在欣賞《瀟湘水雲》之餘,曾有過一個想法,就是郭沔在寫此曲這前是否會閃過屈夫子。也許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余實在不是考證家所以也就不去作考證了,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探討考證一下,也算是給余一個答案。 余欣賞徐匡華先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把握,欣賞徐老先生對《瀟湘水雲》演繹。但是對其一開始部分及裏面部分高音琴聲出現的比較明顯的金屬音還是很感遺憾。余覺得演奏古琴曲,還是儘量少選用金屬琴弦,如果實在沒辦法的話還是要想辦法將其明顯的金屬音處理掉,那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徐匡華先生是新浙派古琴大師徐元白之子,賡承父業爲弘揚古琴藝術作出了豐厚的貢獻。1979年,受浙江省文化部門的委託,出面聯絡在杭琴人,組織了“杭州市古琴研究小組”,擔任組長。1982年他與“江南簫王”宋景濂合作錄製的琴簫合奏曲《思賢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出版,並向各國的音樂教育機構推薦,是文革後古琴首次在國際社會推廣。1986年開始組織恢復“西湖琴社”,並擔任社長。從那時至今二十多年裏,徐先生以堅韌的毅力,克服了無活動經費收入,無固定活動場所等困難。以古稀耄耄之年,帶領西湖琴社成員學琴、彈琴,在社會上展示古琴藝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
-- 作者:诗心玫瑰 -- 发布时间:2005/1/19 19:27:26 -- 能传上来听听么?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5/1/23 8:22:20 -- CD好上传么?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5/1/26 11:37:31 -- 好像传不上来,我的是陈雷激先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