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快雨堂】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38) ---- 说梅兰芳的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8&id=1106)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3/5/12 17:14:41 -- 说梅兰芳的 因为又四大名旦之首的美誉,梅先生的名气似乎在京剧界之外更大些,更流行些:) 老家又是泰州的,玉女这次不能说不知道了:) 梅兰芳(1894一1961)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祖父梅巧玲(1842----1882)是“同、光十三绝”之一,著名旦角演员。父亲梅竹芬(1874----1897)是旦角演员,早逝。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著名琴师,他九岁到姐丈朱小芬家学戏,吴菱仙是他的开蒙老师。在吴先生的指导下,他学了《战蒲关》、《三娘教子》、《桑园会》、《彩楼配》等青衣戏。十一岁开始登台,十四岁时,搭入喜连成科班。1913年随王凤卿首次赴上海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显露了才华。先后加入翊文社、双庆社、喜群社、崇林社等班,与谭鑫培、陈德霖、杨小楼、钱金福、余叔岩、言菊朋、王长林等合作。早期演出以青衣戏为主。随即学演了花旦戏和刀马旦戏,诸如头二本《虹霓关》、《贵妃醉酒》、《穆柯寨》、《五花洞》等戏,及昆曲戏《思凡》、《游园惊梦》、《闹学》、《断桥》等,表演技艺有了显著的提高。以后又得到齐如山、李释戡等的辅佐,编排了《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麻姑献寿》、《廉锦枫》、《天女散花》、《洛神》、《童女斩蛇》《西施》、《太真外传》、《霸王别姬》等古装新戏及《孽海波澜》、《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戏。他对人物的化妆、头饰、服装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在齐如山、王瑶卿等人的帮助下,他创造了“绸舞”、“镰舞”、“盘舞”、“剑舞”、“袖舞”、“羽舞”等新的舞蹈,丰富了京剧旦角的表现手段。他1919年和1924年两度赴日本。1930年赴美国, 1935年赴前苏联演出,成为蜚声世界的表演艺术家。 1927年《顺天时报》和1931年《戏剧月刊》两次评比当今名旦的本戏和才艺,梅兰芳均名列“四大名旦”榜首,“九一八”事变后,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6年5月,他率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赴日演出。他主张要辨别精、粗、美、恶,对《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断桥》、《奇双会》等戏进行了整理加工,使其成为梅派演出剧目的精品。 1959年他移植了豫剧《穆桂英挂帅》,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剧目。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3/5/12 17:22:42 -- 详细一点的:) 以上以下,都引自: http://cn.netor.com/m/box200008/m2854.asp?BoardID=2854
综合 -------------------------------------------------------------------------------- 梅兰芳第一次登台是光绪甲辰年(1904年)七月初七,时年十一岁。那天,斌庆班在北京广和楼贴演《天河配》,梅兰芳在戏里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里的织女,扮相俊美,嗓音圆润,吴菱仙在台下看着,感到无限欣慰。 梅兰芳十四岁搭喜连成班,与老生雷喜福、王喜秀,武生康喜寿,花脸侯喜瑞、钟喜久之以及搭班的同学同信芳(麒麟童)、小穆子、林树森、贯大元、王文源等同台演出。白天,梅兰芳在广和楼演出,晚上仍在朱幼芬家向吴先生学戏,双管齐下,同头并进,演技进步相当之快。 在这段时间里,还向姑夫秦稚芬、伯母的弟弟胡二庚学花旦戏。向伯父梅雨田学了《武家坡》、《玉堂春》等戏。还向武功演员出身的琴师茹莱卿学打把子,奠定了坚实的武功基础。後来他先後受业於许多前辈艺术家,如名旦王瑶卿、陈德霖、路三宝、昆曲名家乔惠兰、丁兰荪、谢昆泉、陈嘉梁。并曾向精通武工的钱金福、架子花脸李寿山等问艺。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深化和进步,除了名师的指点,更得力于看戏。注意吸收前辈艺术家们的宝贵经验。梅兰芳认为一面观摩一面学习的方法,是每一个艺人求得深造的基本条件。 梅兰芳除子演戏外,业余爱好是养鸽子、养花和写字绘画。梅兰芳幼年眼皮睡垂,且有轻度近视,有时还迎风流泪,眼珠转不灵活,颇以影响眼神表演为忧。十七岁(1910年)时偶然养了几对鸽子,十年之间,从未间断,每天早起放鸽高飞,仰望云天,愈望愈远,持之以恒,从不间断,终於恢复了视力,练出了眼神,後来,他在舞台上一双大眼睛灵动明亮,神彩飞扬。梅兰芳的眼神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感情,一颦一笑,秋波流动,光彩照人,无与伦比! 梅兰芳十八岁(1912年)时,受到谭鑫培的提携,合作演出过《汾河湾》,《四郎探母》、《桑园寄子》等剧。 梅兰芳的艺术,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自他从事舞台活动开始,到1915年前后,是他艺术活动的早期。这一时期是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剧目多为传统唱功戏,如《祭江》、《二进宫》、《三娘教子》等。这时他在艺术上虽如同描红临帖,还不曾有自己的独立创造,却是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为他后来的杰出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梅兰芳学的是正工青衣,师承时小福一脉,兼容前辈各家之长。由于他优越的天赋条件和刻苦勤奋,在崭露头角的初期,就已显示出出众的才华。 自1915年至抗日战争前夕,是梅兰芳艺术活动的中期,这时期他的创造精力最为旺盛。由于辛亥革命以及时装新戏的深刻影响和一些文人的推动,力图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能符合时代潮流。因此,他连续排演了一些时装新戏,对于京剧表现当代题材进行了初步探索。此后,他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传统剧目的整理和历史剧的编演。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京剧旦角艺术的重大革新。从不同人物出发,把青衣、花旦、闺门旦以至刀马旦的表演技巧、风格融化运用,完成了前辈旦角演员特别是王瑶卿的未竟之功。他还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较重的新剧目,并在其中创作了与剧情适应的舞蹈,如《天女散花》的绸舞、《麻姑献寿》的袖舞、《黛玉葬花》的锄舞、《廉锦枫》的刺蚌舞和《霸王别姬》中剑舞等。这些舞蹈,或取材于武功,或取材于旦角舞蹈身段,或取材于其它剧种和姊妹艺术,或直接从生活提炼而成。他把唱、做、念、打、舞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他的唱工,力求切合人物感情而不过分,追求腔调的新奇,所以显得腔圆字正,明快大方,他的做工以细腻熨贴恰合身份见长;他的道白脆甜圆润,独具特色;武工不仅步伐严整,节奏准确,疾徐多变,姿态优美,而且有一种特有的内在含蓄,把原有的“把子”加以提炼,成了美丽的舞蹈。
1959年,排演了新戏《穆桂英挂帅》(陆静岩、袁韵宜编剧,郑亦秋导演)。梅兰芳在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中,创造了多种艺术形象,其中有大胆反抗昏君佞臣的赵艳容(《宇宙锋》),为追求爱情自由敢与邪恶势力搏斗的白娘子《金山寺》、《断桥》,随父英勇复仇的渔家姑娘萧桂英《打渔杀家》,在民族侵扰的战乱中鲍受额沛流离之苦的韩玉娘《生死恨》,牺牲于封建礼教的少女林黛玉《黛玉葬花》和晴雯《千金一笑》,有英勇抗敌的中帼英雄梁红玉《抗金兵》、花木兰《木兰从军》、穆桂英《穆柯寨》、《穆桂英挂帅》,有为爱情坚贞誓死捍卫婚姻自主的白娘子《金山寺》、《断桥》和赵艳容《宇宙锋》,还有西施《西施》、虞姬《霸王别姬》、王宝钏《红鬃烈马》、王桂英《二堂拾子》、甄氏《洛砷》、杨玉环《太真外传》、《贵妃醉酒》、程雪娥《凤还巢》、柳春《汾河湾》、天女《天女散花》、杜丽娘《游园惊梦》、嫦娥《嫦娥奔月》、苏三《玉堂春》、邓霞姑《邓霞姑》、盂素卿《孽海波澜》、李寄娥《童女斩蛇》、林纫芬《一镂麻》、费贞娥《刺虎》、陈妙常《琴挑》、李凤姐《梅龙镇》、春香《春香闹学》、李桂枝《奇双会》、红线《红线盗盒》、麻姑《麻姑献寿》、东方氏《虹霓关》、薛金莲《樊江关》、王春娥《三娘教子》、孟月华《御碑亭》等,这些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的不同个性。有的端庄淑静,有的英武豪放,有的娇怒活泼,有的聪慧机智……这一切性格特征,又融化在美的形象之中。梅兰芳善於运用歌唱、念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把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他运用艺术手段自然、和谐、圆活、洒脱、出神、人化,富有节奏感和塑形美。他的表演艺术特点是质朴中见华贵,端庄中含俏丽,淑静中蕴情致,妩媚中显大方。
|
-- 作者:传言玉女 -- 发布时间:2003/5/30 22:07:55 -- 嗯~连小孩子都知道呢!著名的梅亭,梅兰芳剧院,梅兰芳公园,就连春兰空调的名儿也跟着沾边儿呢!只是我不是票友,对梅兰芳的精彩剧目不能一一道出!:P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4/6/22 13:37:19 --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音乐流行】转移过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