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读书台】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25) ---- 【叶县史话】,资料搜集中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5&id=30457)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0 14:48:20 -- 【叶县史话】,资料搜集中 之一: 叶县令王乔《后汉书·方术传》载:"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西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尚书课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棺于堂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召我邪?\'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百姓乃为立庙,号叶君祠。牧守每班录,皆先谒拜之。吏人祈祷,无不如应。若有违犯,亦立能为祟。……或云此即古仙人王子乔也。"河东在今山西。 相传他在汉明帝时为尚书郎,出为叶县令。道教奉之为神仙,《洞仙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皆有其传。《洞仙传》称:"汉法,畿内长吏节朔还朝,每见子乔先生至,不见有车马迹而怪之。明帝密使星官占候,辄见双凫从东南飞来,乃罗得一只履。时人异之。"与《后汉书》稍异。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0 14:57:35 -- 诗人咏叶县
初至叶县
黄庭坚 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 千年往事如飞鸟,一日倾愁对夕阳。 遗老能名唐郡邑,断碑犹是晋文章, 浮云不作苞桑计,只有荒山意绪长。 北征无百里,日力不暇给。山重鸟影尽, 露下月华湿。寒忆共被眠,屡成回马立。 岂如同巢鸟,莫夜得安集。 豫章黄鲁直,既拙又狂痴。往在江湖南,渔樵乃其师。 腰斧入白云,挥车棹清溪。虎豹不乱行,鸥鸟相与嬉。 遇人不崖异,顺物无瑕疵。不知爱故厌,不悔为人欺。 晨朝常漫出,莫夜亦漫归。漫尉叶公城,漫抚病余黎。 不纂非己事,不趋非吾时。人骂狂痴拙,鲁直更喜之。 或请陈漫尉,寿尉蒲萄卮。酒行激懦气,攘袂起诮规。 君子守一官,乌肯苟简为。奈何如秋葭,信狂风离披。 漫行恐污德,漫止将败机。漫默买猜谤,漫言来诟讥。 漫尉谢答客,愿客深长思。漫行无轨躅,漫止无革几。
漫默怨者寡,漫言知者希。吾生漫叟后,不券与之齐。 於戏独如子,因使目为眉。强颜不计返,乾坤一醯鸡。 昆仑视糟垤,既化不自知。悔吝虽万涂,直道甚坦夷。 覆辙索孤竹,奔车求仲尼。以旌招虞人,贱者不肯尸。 玉润安可涸,日光安可缁。斯言出系表,当以罔象窥。 赋分有自然,那用时世移。呈漫诚难改,尽醉不敢辞。 汉兴丰沛开天下,故旧因依日明明。 拔剑一卮戏下酒,剖符千户舞阳城。
鼓刀屠狗少时事,排闼谏君身后名。
异日淮阴倘相见,安能鞅鞅似平生。 (其二)
门掩虚堂阴窈窈,风摇枯竹冷萧萧。 丘虚余意谁相问,丰沛英魂我欲招。
野老无知惟卜岁,神巫何事苦吹萧。
人归里社黄云莫,只有哀蝉伴寂寥。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
黄庭坚 茅亭风入葛衣轻,坐见山河表里清。归燕略无三月事, 残蝉犹占一枝鸣。天高秋树叶公邑,日莫碧云樊相城。 别后寄诗能慰我,似逃空谷听人声。 同孙不愚过昆阳
黄庭坚 田园恰恰值春忙,驱马悠悠昆水阳。 古庙藤萝穿户牖,断碑风雨碎文章。
真人寂寞神为社,坚垒委蛇女采桑。
拂帽村帘夸酒好,为君聊解一瓢尝。
春祀分得叶公庙双凫观
黄庭坚 春将祠事出门扉,宫殿参差缭翠微。 清晓风烟迷部曲,小蹊桃杏挂冠衣。
叶公在昔真龙去,王令何时白鹤归。
糟粕相传漫青史,独怀千古对容徽。 题双凫观
黄庭坚 飘萧阅世等虚舟,叹息眼前无此流。 满地悲风盘翠竹,半丛寒日破红榴。
青山空在衣冠古,白鹤归来宫殿秋。
王令平生樽酒地,千年万岁想来游。
讲武台南有感
黄庭坚 月明犹在搭衣竿,晓踏台南路屈盘。 驺子雨中先马去,村童烟外倚墙看。
鸦啼宰木秋风急,鹭立渔船野水乾。
花似去年堪折赠,插花人去泪阑干。
昆阳城
苏 昆阳城赋
苏 淡平野之霭霭,忽孤城之如块。风吹沙以苍莽,怅楼橹之安在!横门豁以四达,故道宛其未改,彼野人之何知?方伛偻而畦菜。嗟夫,昆阳之城,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想寻邑之来陈,兀若驱云而拥海,猛夫扶辕以蒙茸,虎豹杂沓而横溃;罄天下于一战,谓此举之不再。方其乞降而未获,固以变色而惊悔;忽千骑之突出,犯初锋于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纷纷藉藉,死于沟壑者不知几何。人或金章而玉佩,彼狂童之僭窃,盖已旋踵而将败,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 双凫观
苏 不然神仙迹,罗网安能攀! 双凫观
苏 王乔西飞朝洛阳,飘飘千里双凫翔。 凫飞遭网不能去,惟有空履凫已亡。 谁知野鸟不能化,岂必双履能飞扬。 凫神履怪当有在,骚首野庙春风长。 将次叶城道中
陈与义 荒野少人去,竹舆伊轧声。 晴云秋更白,野水暮还明。 寂寞信吾道,淹留谙世情。 王乔有余舄,借我一东征。 至叶城
陈与义 苏武初逢雁,王乔欲借凫。 深知念行李,为报了长途。 晓发叶城
陈与义 竹舆开两牖,秋色为横分。 左送廉织月,右揖离披云。 诗情满行色,何地着世纷。 欲语王县令,三叫不能闻。 甘棠道中
陈与义 笋舆碍石一悠然,正月微风意已便。 桃花向来浑不数,山中时见绝堪怜。 甘棠驿怀李德升席大光
陈与义 破驿难并休,差池便薪水。 山川会心地,还思对君子。 道边千尺榕,午荫清且美。 极知非世用,我爱不能已。 东风吹南服,莽莽绿万里。 此地亦可耕,胡为茧予趾。 樊将军庙
汪 王辇曾经陷楚营,汉皇心怯拟休兵。 当时不得将军力,日月须分一半明。 咏史诗·叶县
胡 叶公丘墓已尘埃,云矗崇墉亦半摧。 借问往年龙见日,几多风雨送将来? 昆
胡 师克由来在协和,萧王兵马固无多。 谁知大敌昆阳败,却笑前朝困楚歌。 长沮桀溺
吴 孔父栖栖者,征途方问津。 行藏既异迹,语默岂同伦。 耦耕长林下,甘与鸟雀群。 老莱夫妻
吴 莱氏道已远,懿妻德弥清。一遁嚣烦趣,永契云壑情。 禄位非所重,拂衣遂遐征。杳然从我愿,岂为物所撄!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0 15:00:54 -- 李姓名人——老家叶县的李亚鹏 李亚鹏生长于新疆乌鲁木齐,但籍贯却是平顶山叶县。他的父亲是叶县人。他有多重身份:演员、慈善家、商人等。他是第一代青春偶像剧的代表人物,第一代内地金庸武侠电视剧演员,春天传媒董事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会主任。多年来,李亚鹏致力于影视剧、音乐剧、话剧的演出、投资、制作以及发行。2005年,他与歌星王菲结为夫妇,生有一女李嫣。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0 15:03:32 -- 孔子与叶县地名
史载,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时,曾两次经过叶县,一次是在由卫国前往陈国的途中,在今天的邓李乡一带渡过沙河;一次是由楚国至卫国的途中,经由今天的旧县、田庄、城关、遵化店等地,一路向北。虽然时间都不长,但留下了不少遗迹和传说故事,一些村庄也因此而得名。 孔子一行首次过叶,渡过沙河后刚入第一个村,天降大雨,他们坐的车子深深陷入黄泥中,该村由此得名“泥车”。出村东南行,路遇一个大土堆,地势高敞,孔子一行把淋湿的书摊在土堆上晾晒,这个土堆由此得名晒书台(今天仍有遗迹)。走了一阵,到达另外一个村,孔子停车梳理头发,该村由此得名“妆头”。“揽车李”则是因为孔子所乘的车在行进过程中被一个叫项橐的小孩所筑的石城所阻而得名。中国古代蒙学读本《三字经》曾提到这个故事:“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二次过叶是在他应楚昭王之邀来楚之后。楚昭王在楚国败亡于柏举之役后,历尽艰辛复国,还算是个有作为的国君,邀孔子来楚,就反映了他对贤者的尊敬。孔子经历陈蔡绝粮之困后,不改初衷。不巧的是,孔子来楚后却无缘拜会昭王。 带着失望的心情北行过程中,孔子二次过叶,并慕名拜见了叶公。两人曾有过多次对话,留下了叶公问政的佳话。不过,在许多问题上,两人观点并不一致。孔子的叶邑之行并未得到所期望的结果,于是他很快离叶北上。 行至今天的田庄乡境内一个村子时,子路与孔子一行走散了。他看到一荷绦丈人(老农)正在田间劳作,就上前问路。荷绦丈人对孔子的作为很不以为然,给了他这样的评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但老人家对子路还是很客气的,他留子路在家住宿,并杀鸡、做小米饭给他吃。子路名由,该村由此得名“留由处”,后讹传为“尤潦铺”,现名尤潦。 城关乡问村是过沙河时,子路奉师命问津的地方,现在村北沙河上有问津堤、问津渡等遗址。而子路问路时所见的长沮和桀溺死后就合葬在沙河边上。该墓至今仍在,墓前立有石碑,上书“周隐者长沮桀溺之墓”等字样。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0 15:06:05 -- 五村名称之由来
五村,即问村、妆头、泥车、銮杨李、尤潦,春秋时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鲁国孔子辞去司寇代理宰相后,离开鲁国去别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卫、曹、宋、郑、陈、蔡、等地。去蔡时经叶的五村,后人与他经过或留有遗迹之处建村,因名。 当时,鲁国季孙氏执政,接受齐国所馈女乐,怠于政事,孔子就带着弟子子路等离开鲁国出游,在陈三年,不得重用,又返卫国。后复离卫,国陈往蔡。长途奔波,遑遑不可终日。到叶邑东北今沙河北岸,驱车南渡,车陷泥水中,后人在今叶县邓李乡沙河南岸建村,名曰“溺车”。车载书简尽湿,南行一里许,在一村休息,梳妆整容,后人于此建村,取名为“妆头”。
孔子师徒自妆头继续南行,约五里,遇一玩童,名项槖在路上筑城为戏。孔子要他让路,项槖问:“是城应该给车让路,还是车应该给绕城而过呢?”孔子弗能应也!后来李姓在这一带建房定居,村名“揽车李”。另传,孔子在此场里扶过銮(车辕前的铃),故又称“銮场李”。
它们出叶境,到方城山下时遇见陆通(字接舆),因伴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他走进孔子的车时,歌到:“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能挽回,来到的还来得及纠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执政者微乎其微!”他攻击了当时执政者的不足。
他们走到蔡国境内。蔡人正恨楚国,迁怒孔子,便把孔丘师徒包围起来,三天不让食,孔子只好弹琴解闷。第四天,楚昭王把孔子接到楚国,想重用他,因令尹子西反对而未果。
孔子闻叶公沈诸梁极公好义,就重返叶境,拜见叶公。叶公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应:“使境内的人高兴,境外的人就会来投奔。”叶公很以为然。有一天,他们谈到如何为人时,叶公说:“此处有个坦白直率之人,其父偷羊,他便告发。”孔子曰:“我处坦白直率之人与此非同,父替子隐,子替父瞒——直率就在其中。”于是叶公对孔子为人有疑,遂问子路孔子为人如何,子路无对。孔子知道后,对子路曰:“你何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晓得衰老就要莅临,如此罢了!”孔子渐渐受到叶公的冷落,就决定离叶东归。路上,子路掉了队,薄暮时未赶上孔子,遇见一个扛着锄草农具的老人,便问:“子见夫子乎?”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完就拿着农具锄草去了。子路拱手站在那里,态度很恭敬。老人感其诚,留子路宿,热情款待。次日,子路辞别老人,赶上孔子,说明此事,孔子说:“隐者也!”派子路回访,老人已出门,没有得见。民国初年,尤潦村北一里处,尚有“止子路宿处”石碑,附近有荷筿丈人墓(按:尤潦村本名“留由(子路的名字)处”。后讹称为“牛老坡”,又讹传为“尤潦铺”,今则为“尤潦村”)。
孔子师徒走到叶县城北黄柏山前沙河南岸河曲处。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使子路向他们询问渡口。长沮问:“夫执舆者为谁?”子路说:“为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孔丘与?”子路说:“是也!”长沮曰:“是知津矣!”说着,又耕起地来。子路转问桀溺,桀溺说:“子路谁?”子路答:“为仲由。”桀溺就直言不讳地说明:“礼坏乐崩,如洪水一样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该新它呢?你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人(指孔丘)哪里胜跟着逃避社会的人(指自己)?”说完,仍不停地耕地。
子路见天色不早,不再询问。他们循着车辙儿,找到渡口过河。水漫车厢,侵湿书简,到黄柏山以北的张村后,进行晾晒,故该处亦有晒书台。然后,寻路北上。今县城西北沙河南岸有“问村”,相传即“子路问津处”。孙湾村东有“长沮”、“ 桀溺”墓,墓前有碑书:“周隐士长沮桀溺合葬之墓。”
|
-- 作者:钝笔无锋 -- 发布时间:2012/4/10 20:45:50 -- 为家乡做贡献了:)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0 21:34:12 -- 主要是学习,对中原文化具体了解的不算很多。叶县文化,除了见到的、听到的,书籍方面,很小的时候,在邻居叔叔那里看过厚厚的一本《叶县志》,但白话的,感觉更像普及本,或有些帮助,但能记住的也很有限。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0 22:22:18 --
老青山又名西唐山,位于叶县西南部常村乡境内,属伏牛山脉,其南接孤石滩水库,东邻山谷一河,即漂麦河。漂麦河是以高凤“持竿诵读,不觉潦水流麦”的故事而命名的小溪。高凤,字文通,东汉时叶(今叶县)人。一生托隐不仕,专心致学,“名声著闻”。一次,高凤在看书时,院中晒着的麦子被雨水淋湿且被冲进门前的小溪,他却全然不知,后人遂称此溪为“漂麦河”,以示感佩。 “漂麦河”也由此得名。
由漂麦河上溯,两岸陡岩绝壁中间豁然分开,状如石门,故称石门山,这里在唐代曾一度成为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李白和好友元丹邱曾在石门山中隐居,写下许多不朽诗篇。这里被称为古昆阳八景之一——“石门嘉遁”。 老青山及周围群峰呈西北东南走势,绵延数十里。东侧有两道山,如老青山伸开的两支臂膀,中间夹着一条曲折回环的山谷,直延伸到老青山的腹地,漂麦河源出山涧、潺潺流水叮咚有声。沿水流而上忽有绝壁当道,又有怪石突兀,溪漂相连,景色秀美。峡谷内随处可见千层岩、万卷书状许多地质运动造化的天然景观,不愧古人以“青山不墨千秋画、澧水无弦万古琴”来称赞老青山。
高文通与漂麦河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1 9:11:43 -- 元丹丘(丹丘子、丹丘生) 元丹丘,唐朝叶县人。 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游人物之一。李白一生与元丹丘的交游,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其时间则始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止于天宝六载前后,前后共22 年。李白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思想变化,均受到了元丹丘较大的影响。 元丹丘是李白二十岁左右在蜀中认识的道友,他们曾一起在河南颖阳嵩山隐居,元丹丘是被李白看作是长生不死的仙人,李白曾赠元丹丘好些诗,共十四首,有《题元丹丘颖阳山居》、《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因叙旧以寄之》、《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由于与元丹丘的交情,李白结识了元的老师胡紫阳。
附: 李白学道洛阳嵩山考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2/4/11 9:17:16 -- 人文历史——李白寻访元丹丘于常村石门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