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听鹂馆】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21) ---- 我的“才女”奶奶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1&id=33862) |
-- 作者:凌波踏浪 -- 发布时间:2014/11/12 14:24:05 -- 我的“才女”奶奶 一写下这个题目,内心便翻涌起浓浓的亲情!不得不稍平息一下,再继续。细想来,我的至亲长辈中,爷爷是在我还没出世前就去世了,又没留下半张相片,只凭奶奶和父母告诉我的印象——极其英俊。我的父母也都很平凡。唯有奶奶,在我眼中与众不同,是个不识字的民间“才女”。 奶奶最拿手的是说曲儿, 也就是本地的民间俚曲。小时候儿, 我们就是在奶奶的曲儿中长大的。奶奶的曲儿一个接一个, 从来不重样儿。我们不听话了,奶奶常会说:“我给你们说个曲儿吧!”我们就支耳朵听起来了。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乘凉时,奶奶喜欢坐在枣树下的那张竹床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笑着给孙儿们说曲儿听。我是最缠人的,总是赖在她膝头嚷:“再说一个!再说一个。。。”现在我仍然搞不懂,奶奶哪来那么多曲儿?记忆力咋那么好?哪个教的?不知道有的是否她自己编的?而且,奶奶不仅会说成套的旧曲儿,还可以见人见物,随口编一些幽默诙谐的小曲儿。既押韵,又逗笑。这真是可以与诗人的“口占”媲美了!若无敏捷的才思,如何能做到?并且,在家乡除了我奶奶外, 我还真没发现其他人会说曲儿, 一个没有。有次,我故意诘问当年还是知青,并且是民办教师的妈妈:“你会说曲儿么?”但妈妈只说了一个我们听得烂熟的,其它就不会了。妈妈只会给我们讲故事,比如叶公好龙啦,守株待兔啦,农夫和狼啦,还有她看的小说《刘胡兰》。有一年不能回家,我就在电脑视频中, 奶奶口述(我奶奶不识字, 但能说会唱。), 我用笔记了几个曲儿。去年夏天回家,我又坐在老人家身边,津津有味的一边听奶奶说曲儿,一边用笔记录了几个。这几支曲子,又是我从前不曾听过的。至今,我不知道奶奶心里究竟有多少曲儿?似乎永远也说不完似地!我不知不觉受奶奶影响, 极爱这方言土话的表达方式,和朴素亲切的语言风格儿。所以,我同样也喜欢元曲, 喜欢曲子味儿。因此在诗词里, 我也有这种曲子化的表达倾向。有诗友讲:凌波词自有凌波味儿!也有人戏称为:凌波体。呵呵,原来凌波也是有家学渊源的呀! 奶奶不但会说曲儿,还会猜许多谜语。不但会谜语,还会“跑经儿,唱经儿”。所谓“跑经儿”就好似扭秧歌一样,拿着一方红帕子,踏着鼓点儿绕圈子。我小时候,也和奶奶学过。似乎既有娱乐的意思,也是一种敬神的佛事。至于“唱经儿”,一般人就不会了。奶奶就因为“唱经儿”这个特长,做了村里庙会的执事。每年村里举行庙会时,奶奶就领着头,边念经,边接待来自周围村子的善男信女们。曰《接善人》: 奶奶逢年过节还喜欢去外地的山上拜佛,逛庙会。我那时不懂,现在才明白奶奶是信佛的。庙会结束时,她常带回一些儿童玩具给孙儿们玩。例如各式泥塑的彩绘动物哨子啦,拨浪鼓啦,翻彩花啦,小风车啦等。我记得最清的是一种黑色小燕子的泥塑,翅子上点缀着粉红色。奶奶一买一堆,不但孙儿们每人一个,连周围邻居小孩子也送。 奶奶不仅能说会唱,还是个巧手。这个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她烧的饭菜总是出新有创意大家都爱吃。她做事手脚麻利,烧饭也又快又好。只要一做了好吃的,不但全家吃,还要端给要好的街坊四邻品尝。在人们的赞叹声中,奶奶很以自己的厨艺自豪。每当此时,奶奶常常腰间围着蓝布围裙,站在旁边,呵呵的笑着看我们狼吞虎咽,一副满足的神情。她自己却并不急于吃。若是饭吃光了还不够的话,那奶奶就更开心了!我最爱吃的就是奶奶做的“南瓜花儿胡辣汤”了。可惜我没有继承奶奶的厨艺。因为懒,又因为确实笨。第二,也是最为人称道的巧,是奶奶的剪纸。这个手艺,我也不知奶奶究竟和谁学来的,也没问过。过春节的时候,也是奶奶最忙的时候。只要街坊四邻开口,她都会欣然按照他们要求的式样,剪好送人。这对奶奶来说太简单了,拿起剪刀和纸,“嚓嚓”展眼就成。奶奶会剪各式的花儿,还有鸡呀,狗呀,小人儿等。不光春节,平时冬天冷,不出门疯玩的时候,我就缠着奶奶剪小人儿玩。那一串拉着手的小人儿,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 奶奶的的才能不只是这些,她还常被请去主持村里的红白喜事(在民间,红事与白事统称喜事。丧事说喜,想想庄子的“鼓盆而歌”,就可以理解了)。村里上年纪又懂这些旧习俗礼节的,就数我奶奶了。这些繁琐的风俗仪式,奶奶又是从哪儿学来的? 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八岁高龄了,可是依旧头脑清晰,记忆力超好!去年回家与奶奶话家常,她虽然因为跌倒了腿部受伤而卧床养病,但仍出口成章,随口编些风趣的曲子逗我笑。更令我惊讶的是,说起以前我们在外地上学期间的一些事情,奶奶连当时那些邻居的名字都逐一记得清清楚楚!而我,早忘光了。我很怀疑这是个人天分,学不来的。啊,愿我善良慈祥的“才女”奶奶,寿比南山!!! 奶奶猜谜: 奶奶说曲儿《织手巾》 五架山上一张机 多些民人不会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