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听鹂馆】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21) ---- 奶奶说曲儿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1&id=33861) |
-- 作者:凌波踏浪 -- 发布时间:2014/11/12 10:34:16 -- 奶奶说曲儿 我的《盐角儿》一词, 有诗友点评提出不同见识。平山堂的零落秋声太祖言:略不喜展眼一词。秋水的辰水版言:展眼, 此处韵味不符。他们不喜, 大约是这词汇太老太土了吧?我却感到非常亲切!因为这是我奶奶的一个口语, 经常讲,我听惯了。展眼, 转眼, 眨眼也, 方言, 意谓时间极短。曹雪芹就有”展眼吊斜晖”句子。而我, 偏偏就爱这土话方言, 就喜欢口语。所以,和唐诗宋词比较, 我更爱元曲。为什么呢?其一, 是因为我的性格儿。元曲源于民间, 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不拘一格, 直截明快, 意境深远, 而自由奔放。且占有了白话的独特优势。第一次读元曲, 我便被它那直露、戏谑、尖巧、辛辣的语言表达风格所吸引,并喜欢上了曲子。感觉这和我直率的性格很符合,我喜欢!并且第一次比葫芦画瓢写曲子,就被《中国当代散曲》选录了。总编一水先生还要收我为徒,说我适合写曲子,给我发了许多资料让我学。可惜我一看,似乎比诗词更难,就罢了。其实我不爱含蓄且文绉绉的诗词, 总感觉不畅快, 像隔靴挠痒!其二,那大约是受我奶奶的影响。奶奶最喜欢说曲儿, 也就是本地的民间俚曲。小时候儿, 我们就是在奶奶的曲儿中长大的。奶奶的曲儿一个接一个, 从来不重样儿。我们不听话了,奶奶常会说:我给你们说个曲儿吧!我们就支耳朵听起来了。现在我仍然搞不懂,奶奶哪来那么多曲儿?记忆力咋那么好?哪个教的?不知道有的是否她自己编的?我也没问过。而且,除了我奶奶外, 我还真没发现其他人会说曲儿, 一个没有。有一年不能回家,就在电脑视频中, 奶奶口述(我奶奶不识字, 但能说会唱。), 我用笔记了几个曲儿。去年夏天回家,我又坐在老人家身边,津津有味的一边听奶奶说曲儿,一边用笔记录了几个。我不知不觉受奶奶影响, 极爱这方言土话的表达方式,和朴素亲切的语言风格儿。所以,我同样也喜欢元曲, 喜欢曲子味儿。因此在诗词里, 我还是有这种曲子化的表达倾向。有诗友讲:凌波词自有凌波味儿!也有人戏称为:凌波体。呵呵,原来凌波也是有家学渊源的呀!我本是个自高自大的,又懒, 极少学习观摩別人诗词。没啥进步, 但也避免了和人类同, 自己写自己的, 自成一格儿。诗词文字, 只是一个载体。就和我一直坚持的以人为本一样,无论什么事物, 都得为我、为人服务。只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可矣! 奶奶猜谜: 奶奶说曲儿《织手巾》 五架山上一张机 多些民人不会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