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白雨斋】 (https://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11) ---- 诗词典故随录 (https://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11&id=33593)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4/8/22 8:30:07 -- 诗词典故随录 六幅潇湘
唐以后,裙子有六片做成的称六幅裙。六幅潇湘最早的见李群玉裙拖六幅湘江水,一作潇湘水。随园诗话载杭州太守李晓园《咏裙带鱼》云:”潇湘六幅已成尘,尺练谁教弃水滨?”苏曼殊东居杂诗:“六幅潇湘曳画裙,灯前兰麝自氤氲。”
毛 莹(明)一首 题:夏日山楼纪兴 这里潇湘六幅,如作裙子解,与身份不合。作者是画家,这里应该是指五代董源《潇湘图》,六幅指其长。
诗友:毛莹潇湘六幅全收”句,据《辞源》“潇湘八景”条为:《梦溪笔谈》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工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潇湘夜雨…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按潇湘夜雨是其第六幅画。全句意谓毛迪八景中之第六幅画中景趣他已全收受了。注拟改:名画家宋迪潇湘八景中第六幅画“潇湘夜雨”景趣已被他全收受了。 画潇湘图的画家很多,不止董源一人,又与六幅无关,也难认定。毛词可能与夜雨有牵连,前段最后两句和后段首先两句,可说明正因雨过天晴,才变伏暑为秋天,而迎来西山爽气,风过飕飕。后段第三句更说明雨景无愁,后段第四句炊烟未起,说明是清晨,引证夜雨。从整首诗意来看,解为第六幅潇湘夜雨较妥。 个见答复: 六幅是量词,如韦庄金陵图诗: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董源潇湘图,写的是夏景,他是江南画派之祖,都是符合的。毛莹苏州人,如坐实湖南潇湘,似不妥。而且既是全收,有潇湘八景,原文需潇湘八幅喜全收。 古人关于六幅:乞荆浩画(唐·大愚):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踪。题画建溪图(唐·方干):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依韵和子骏雪山图(宋·文同):一白溪山六幅中,其间雪意与云容。学士院燕侍郎画图(宋·王安石):六幅生绡四五峰,暮云楼阁有无中。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其二(宋·苏轼):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另:这里六幅的幅是长度单位,古制一幅二尺二寸。不是六个图画的意思。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4/8/22 8:44:35 -- 也说“买春” 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台教育部门所编辞典引争议:买春解释为买酒》,大意是说,台教育部门出了一个乌龙事件,解释“买春”,竟然说是买酒。一时和原来的原台湾“教育部部长”说“三只小猪”是成语一样,让人嘲笑不已。但翻开大陆版《辞海》解释也是买酒,并无二致。 这些解释有根有据,春即酒也,将“买春”解释为“买酒”,看来并非有错。只是没能与时俱进,现在的“买春”,可能从吃花酒之类的“买春”直接生发了出去,变成了略带黄色意义的。也可能“春”字现在本来就有“黄”意,后来聪明的人独铸造伟辞,造出了一个新的“买春”来。 如果与时俱进,写了这第二种意思进去,“买春”的意思似可定案。但搜一下传统诗词里面的“买春”,发现竟还有一种“买春”,就是原始的“留住春光”的意思。举几个例子看看: 宋·万俟咏《木兰花慢》:“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 宋·冯时行《落花十绝》:“即看往往斗鲜妍,忽作漫天也可怜。随雨随风和有恨,恨无人着买春钱。” 宋·刘克庄《和季弟韵二十首 其一十二》:“送老只消营藁葬,买春不过费榆钱。” 明·张淮《牡丹百咏 其八》:“若教青帝堪通赂,万斛明珠定买春。” 清·杜文澜《东风第一枝 菜花》:“买春谁散金钱,媚晚竞铺绣绮。” 近现代·连横《无题五首 其二》:“烟月漂零恨亦多,买春无计奈春何。” 翻看“汉典”,原与《辞海》无异。只是网络上毕竟方便更改,近两日竟已有更新,虽未能与时俱进,但也算追本溯源,只是仓促修改,并不能透彻本意,反而愈加模糊: 【解释】 买春:买酒。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司空图《诗品·典雅》 【引证解释】 1.载酒游春。一说,买酒。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郭绍虞 集解:“春有二解:《注释》(无名氏《诗品注释》):春,酒也。 唐 《国史补》:酒有 郢 之‘富水春’, 乌程 之‘若下春’, 滎阳 之‘上窟春’, 富平 之‘石东春’, 剑南 之‘烧春’。此一义也。《浅解》( 杨廷芝 《诗品浅解》):春,春景。此言载酒游春,春光悉为我得,则直以为买耳。 孔平仲 诗,‘买住青春费几钱’, 杨万里 诗,‘种柳坚隄非买春’。此又一义也。窃以为二説皆通,《浅解》説较长。” 2.旧时春日游乐的一种活动。《豆棚闲话·藩伯子散宅兴家》:“﹝社日演戏﹞半本之间,恐人腹枵散去,却抬出青蚨三五十筐,唤人望空洒去,那些乡人,成团结块,就地抢拾。有跌倒的,有压着的,有喧嚷的,有和鬨的,拾来的钱,都就那火食担上,吃个饜饱,谓之买春。”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4/8/22 11:57:53 -- 钿合小识 白居易长恨歌: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4/8/22 12:04:50 --
月当头
笪昌隆 读《翦叶集》P105注:“王铎所书联语:万事无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谨说明如下: (一)“月当头”为南京地区约定俗成的名词,指月光垂直照射地面,人立月光中,影在足下,不能偏斜。南京风俗冬月(农历11月)十五文德桥看月亮。上世纪90年代末《扬子晚报》报道,夜间11点25分左右月当头,,从文德桥东侧俯视秦淮河,水中映现半个月亮,从桥西侧俯视,则可见到另外半个月亮,历时约1分钟。月当头与月球运行规律有关,自明初南京设置钦天监,即天文台,流风所及,南京一直相沿成习。 (二)清初王渔洋笔记(书名已忘)中记载明代丹阳朱学博(学博为教官,相当于文教局局长)尝于冬月十五半夜携酒访友,时友人已就寝,朱学博口占:“万事无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邀友人赏月饮酒。 (三)远在六十七八年前,我在句容城内也看到月当头,可是镇江看不到,可能因镇江地理位置偏北,方位不对。南京城位于北纬32°线北侧,接近32°线;句容城位于北纬32°线南侧,接近32°线;丹阳城则正在北纬32°线上。大概白道与32°线的交会点就在这一带。东经119°线穿过南京句容之间。 (四)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叫白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只有10°,也就是说白道与北纬32°线夹角只有10°。冬月十五夜11点25分前后,月球正经过南京、句容、丹阳的上空,这时月光才能垂直照射地面。另外,靖江市区与南通市区也接近北纬32°,能否看到月当头的现象,未听说过,估计方位已偏,白道与32°线的交汇点不在附近,估计看不到。
|
-- 作者:昆阳 -- 发布时间:2014/8/26 17:21:45 -- 苏大:苏轼,苏轼与苏辙世称大小苏。董以宁(文友)词中称为以大苏称之。 董文友一剪梅云: 惯得相携花下游。苏大风流。苏小风流。而今别况冷於秋。燕去南楼。人去南楼。 等间平判十分愁。侬在心头。卿在眉头。少年心事总悠悠。一曲扬州。一梦苏州。 满江红?酒酣歌(清·董以宁) 一簿金兰,再休教、香烟零落。有尔我、诗坛豪放,觞歌激烈。 不合时宜肺腑共,尽抛礼法才情各。到酣余、浮白更酹予,予曰诺。 君未去,情堪托。君欲去,情离索。念知交如此,良云不恶。 苏大风流都自许,杜陵年少须行乐。到更深、扶醉且辞予,予曰莫。 有言,小苏是苏小小,大苏若是苏东坡,不同朝代,又同姓氏,岂不拉郎配?然而,如下面一首,作大苏苏小,不知可否? 贺新郎 其二追和刘潜夫端午韵(清·龚鼎孳) 银篆香云吐。昼偏长,碧梧庭院,玉肌无暑。赢得青山安稳在,何处争龙斗虎。恰画艇、一双飞渡。多少繁华风絮尽,算几时、重起新箫鼓。身未老,待歌舞。○西陵花月应相许。唤深情、大苏苏小,对浇芳醑。万事不如杯共把,请看离宫麦黍。空满眼、鸱彝涛怒。渔父当年非愤俗,果孤清、独醒人徒苦。吾醉矣,莫怀古。
|
-- 作者:昆阳 -- 发布时间:2014/8/26 17:29:48 -- 生魄死魄说 |
-- 作者:昆阳 -- 发布时间:2014/8/26 17:32:42 -- 岸乌纱:岸,将头饰掀起,前额外露。岸乌纱即掀起乌纱,和侧帽一样,都为古代文人雅士豪放洒脱风范的象征。 |
-- 作者:昆阳 -- 发布时间:2014/8/26 17:39:29 -- 篝灯:谓外罩有竹笼的灯火。《宋史·陈彭年传》:“ 彭年幼好学,母惟一子,爱之,禁其夜读书, 彭年 篝灯密室,不令母知。” 宋 王安石 《书定院窗》诗:“竹鸡呼我出华胥,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方将篝灯,适友人招饮,遂扃户去。” 清 曹寅 《玲珑四犯·雨夜听琵琶》词:“篝灯重到,凉烟四纈闲窗,又几度昏昏晓晓?” 清 姚鼐 《夜读》诗:“篝灯每夜读,古人皆死矣。” 欧 良(宋)一首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王 赤(清)一首 题:榆楼感旧 注:调名原作南楼令 相送木兰舟。匆匆又一秋。记篝灯、共话榆楼。此日黄公垆畔过,空怅望、绿阴稠。 云散与风流。凄然忆旧游。幸长笺、知札还留。辜负柯山听雨约,烧绛烛、不胜愁。 另如: 宋朱继芳 只在竹篱外,篝灯无处寻。 【??】 章甫 篝灯夜深语,多说鉴巴陵。 【西湖游上人相访於白沙翌日如金山求诗】 明王世貞 夜深喚小婦,篝燈聽波響。 【衞河八絶 其六】 黎民表 曽作秦淮夢,篝燈對風雨。 【隠園雜詠十七首 其一十七 借眠軒】
|
-- 作者:昆阳 -- 发布时间:2014/8/27 15:48:33 -- 黃縢酒
陸游《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因記述的是自己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而且音韻流暢,所以廣爲傳唱。但攷之近來版本,縢字有不同的寫法,略述如下: |
-- 作者:昆阳 -- 发布时间:2014/8/27 15:53:35 -- 同字重复入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