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bbs.shikun.net/bbs/index.asp)
--  【北固亭】  (http://bbs.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1)
----  字非冷僻寄人宜(十首)  (http://bbs.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1&id=23213)

--  作者:无以为名
--  发布时间:2009/5/23 13:25:27
--  字非冷僻寄人宜(十首)
风过旧院未尘除,一别江城二月余。心似石坚锤打砚,眼如堤溃泪淹书。
抛骰每患真情绝,拭镜终饶大梦虚。惨淡生涯梅子熟,容谁煮酒寄双鱼?

小别难熬几日回?衡阳雁信不堪催。徒教绿蚁馋春酒,懒借青丝束腊梅。
愁似水过心上坎,梦如烟散指间灰。疑听十二楼中笛,可是原先玉影来。

的的离愁各不同,春过院落惘然中。瓜因可爱尤其绿,豆为相思尽管红。
三寸蒂连心似割,一分芽种梦如丛。斜风细雨无滋味,独对南山万念空。

心存杂念扫犹难,略受风霜倍觉寒。题壁客皆嫌壁坏,卖花人最惜花残。
如珠泪滚休论个,似豆星移竟数单。醉在无灯无梦夜,胡琴一把向谁弹?

每为离多唱断肠,红尘几处有西厢?追云莫管天承重,掬水才怜月受凉。
柬递龙门缄石脉,魔降佛座散花香。袈裟一领凡胎老,暮鼓晨钟各自忙。

雨巷深深不见家,无边往事乱如麻。心沉七八粒金石,衾叠二三层泪花。
分袂处随恩与怨,解愁时让酒兼茶。飘零塞北江南久,再约黄昏赏晚霞。

独立危楼两鬓霜,天涯草已渐秋黄。捧心有待医顽症,刮骨无关触痛伤。
梦若蛛丝缝网密,情如狗尾续貂长。潸然半碗风尘酒,洒向禅林损旧裳。

焚香拜月上红楼,莫道天凉好个秋。梦恐人惊忙结尾,心防贼乱始回头。
聊茶少叠词三箧,洗镜多余泪一瓯。萧瑟处容风似剪,漏窗阴影最关愁。

爱已无奇梦幸存,千金一赋出长门。寒心每被冰封硬,热泪终因炭煮浑。
倦畏云游量足迹,深疑月食验牙痕。真情用尽闲情剩,坐守蓝桥贩菜根。

十叠诗成只八叉,天涯独我数归鸦。徘徊落日江边岸,邂逅悬空寺里花。
舌巧如簧休诳佛,心平似水可淘沙。春衣漫卷无情绿,一径将离草自斜。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9/5/24 22:38:11
--  
于熟处得不俗意,即如化腐朽为神奇,自是一法。
--  作者:无以为名
--  发布时间:2009/5/24 22:39:23
--  
问好昆兄!谢昆兄青眼!请多斧正.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9/5/24 22:46:08
--  
老兄的诗,于传统与现代间,能融会而成自家面目,只是佩服:)
--  作者:无以为名
--  发布时间:2009/5/24 23:12:06
--  

 

兄如此说,折杀弟也.

 

其实,弟也很困惑,弟古新诗都写. 虽然两方阵营水火不容,但弟从不以为然.,也从不参与论争

 因此,弟就闹着玩(这个玩字,已被许多人批评了), 想把构意造境法中两者不同的部分融合起来.  考虑到古诗根深蒂固,所以在写的时候就把古诗尽量往新诗靠, 不用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冷僻字,尽量少用典故. 这样一来就苦了偶了,每遇典就必须尽量化掉,做不到化盐无痕,也要做到似是而非.

 

至于意象选择也令我很痛苦. 既要按我们古诗词的传统审美习惯,又要营造出现代人也能欣赏的意境,这真有点为难.最后还是上海新天地的经营模式给了我启发,核心就是" 古代人看了很现代,现代人看了很古代,中国人看了很外国,外国人看了很中国".

 

多种元素组合,和谐配置----这已成为目前美术,戏剧,建筑等许多艺术领域中 最流行的创意, 偶就借过来试着用,  一用就成这样子了.

 

后来看了李慈林,易顺鼎 ,樊增祥等人的"八面受敌"诗学观点和大部分作品,发现还有点类似,原来前人早在做了. 偶只不过跨得更大一点而已.

 

仔细研究,发现很好玩. 唉,我们虽然不笨,但很多人都缺少一种幽默,更缺少一份游戏的闲情,所以把什么东西都当成可以改天换地的政治工具或可以与命运抗的工具,那样智慧和创意就消失了,写得再流利,只不过多了一堆前人作品的高仿品.

 

不说这些了,都是各人爱好, 无可厚非,只要玩得轻松玩得高兴就好.

 

同乐!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9/5/24 23:27:52
--  

游于艺。玩字本身并无不好,于文清先生从遛狗遛鸟那里,得一遛字,遛笔、遛字。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中,游玩遛,可以看作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方式。不管什么态度,无邪就好。

现代人写诗,肯定不能像古人,最终还是给自己和活着的人、将来的人看的。但达意而亲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确比较难,既有个人对文字驾驭能力的不断提高问题,也有大家对审美价值的转移问题,还有对生活生命的不断认识问题,都不是一下就都能适应的。因此我觉得各种探索都难能可贵。如兄的无名体、李子体、实验体、霸王的新国风,甚至如李令计兄的诗等。


--  作者:无以为名
--  发布时间:2009/5/24 23:35:09
--  

谢兄的鼓励!  兄治学严谨,固然可敬;  然能包容并蓄,最为不易.

 

兄上面所言,的是中肯,弟还得在目前的游戏中再努力.借一句目前比较时髦的话:"我们不缺少智慧,我们缺少创新".呵呵,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9/5/24 23:52:13
--  

我才情学问都不如网上诸兄,时间精力也不够,只是心寄江湖罢了。许多想法,也都浮浅,而且也不如兄这么能身体力行。

 


--  作者:李令计
--  发布时间:2009/5/25 7:57:22
--  
以下是引用昆阳子在2009-5-24 23:27:52的发言:

游于艺。玩字本身并无不好,于文清先生从遛狗遛鸟那里,得一遛字,遛笔、遛字。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中,游玩遛,可以看作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方式。不管什么态度,无邪就好。

现代人写诗,肯定不能像古人,最终还是给自己和活着的人、将来的人看的。但达意而亲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确比较难,既有个人对文字驾驭能力的不断提高问题,也有大家对审美价值的转移问题,还有对生活生命的不断认识问题,都不是一下就都能适应的。因此我觉得各种探索都难能可贵。如兄的无名体、李子体、实验体、霸王的新国风,甚至如李令计兄的诗等。

晕,老兄都给他们一个体,怎么不给我一个李令计体呢?

哈哈哈,太偏了吧.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9/5/25 12:55:08
--  
令计兄的目标是当第一的,印象开宗立派不在你的规划中。那些说法都是别的地方的成说,不是我的创造。兄的诗,于作法上确实有积极面目,短平快,又不失诗味,与现代社会节奏颇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