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卢一笑
-- 发布时间:2008/8/11 20:12:32
--
俺是自以为这两首都是不错的,汗。。。。
整理了一下有关于第一首的修改记录,大家可以看看俺对于细节处理是多么的认真,更别提大方向了:)
A 某文友
B 胡卢一笑
B 定风波·文竹 骨影姗姗暗影遮,珠帘不见月来斜。谁许娉婷同一梦,相共,红泥玉藻绿窗纱。 细亸柔枝思困短,难遣,萧郎消息在天涯。何日东风销永夜,潇洒,清词示我妙无加。
一、关于结二句
A 不错。刚写的?结二句略弱。未能承前,以致启后略觉不到位 B 怎么没承前?相共,红泥玉藻绿窗纱。。。萧郎 A 只是个人感觉。其实这首词很不错 嗯,也是。好象也不是未承前 只是感觉略不到位。感觉而已 其余都很喜欢 B 只是感觉略不到位。——其实如果我这么解释就可以理解了:这词是送人的,不这样写怕后院起火:)而且可以扣题的 A 反正觉得潇洒二字不太对劲。前阵读分春馆词话,记得有一说:定风波之二字短句,为此调最吃紧处,负担着承上转下之作用。潇洒二字倒不好说没有承上转下,只是觉得略不到位 你觉得它不到位么? 如果觉得到位,就不用改呀 B 有点 A 何处东风消永夜,文榭,清词示我妙无加。 B 不好 A 嗯,那就继续想
二、关于萧郎消息
A 消息不妨改掉 萧郎消息读来也不好听 用崔郊故事?那可惨了点哈 十分清瘦为萧郎?那还不至于哈 B 汗,网上找不到,等下次找了你看 A 是从这里来的 白居易的诗 是夸一个姓萧的人画的竹 画竹歌并序 唐 白居易 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碕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B 我前些凑《沁园春》时特意找过咏竹诗 B 那个怎么改啊? A 不知道啊 不改也挺好的
三、关于两字句
A 灯下? 再发我一遍 找不着了又 B 定风波·文竹 骨影姗姗暗影遮,珠帘不见月来斜。谁许娉婷同一梦,相共,红泥玉藻绿窗纱。 细亸柔枝思困短,难遣,萧郎消息在天涯。何日东风销寂夜,潇洒,清词示我妙无加。 A 何日真不如何处 日,夜 用处字后,便可接个地点,来得也方便 B 这样可以吧?某日某夜 A 象灯下啊什么 多罗嗦啊 没日没夜还差不多,没大听说过某日某夜 B 何处,灯下。。你说好吗? A 好象没啥不好 何处。。。灯下。。。清词示我 挺顺的哈 B 何处东风销寂夜?灯下,清词示我妙无加。 与 何处东风销寂夜,潇洒,清词示我妙无加? 意思是不同的 A 嗯 A 问号? 妙无加后面加问号?打倒 B 我没用啊 A 你发来的带着啊 B 我是把这意思再强调一下 何日东风销寂夜,灯下,清词示我妙无加。 ——就这样了吧?比何处好象好
|